陕西,西安。刘女士18元买了只烤鸭,付完款就走了。但接下来的三天,支付宝的提示音便响个不停,提示收了多少钱。但这没有让刘女士高兴起来,怀疑是谁转错了,但一直转账,又让刘女士忐忑不安。 (信息来源:1818黄金眼) 这件怪事发生在西安一家普通的熟食店里。刘女士是一位上班族,工作繁忙,平时很少做饭,经常在外面解决晚餐。那天下班后,她路过一家熟食店,看见橱窗里摆着一只香喷喷的烤鸭,顿时食欲大动。 "老板,来一只烤鸭。"刘女士走进店里,对着柜台后面的老板说。老板会意,从烤箱里取出一只焦黄诱人的烤鸭,放在纸盒里递给刘女士。刘女士掏出手机,打开支付宝扫了老板手机上的二维码付了18元钱。 "老板,谢谢!"刘女士说着,提起纸盒转身离开了。她可没想到,这顿烤鸭会给她带来这么多麻烦。 第二天早上,刘女士的手机响了,是支付宝的转账到账提示音。她打开一看,账户里多了18元。"奇怪,谁给我转了18元?"刘女士有些疑惑,但想着可能是亲戚朋友给自己转了点钱,也就没多想。 可是,接下来的两天里,支付宝的提示音就像定了闹钟一样,一遍遍响起。刘女士查看账户,发现不停有18元、24元的小额转账进来。她心里很是忐忑,难道是有人转错账了?可是这么多次,而且金额还不尽相同,实在让人费解。 刘女士开始焦虑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有人在骗我钱?还是有人在给我转钱?可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各种猜测在她脑海里盘旋,她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账户出了什么问题。 与此同时,陈女士也遇到了一件怪事。3月31日,陈女士去菜市场买了些蔬菜水果,付款时用的是支付宝扫码。回到家后,她突然想起家里没有纸巾了,于是又驱车去附近的大卖场买了一些日用品。 可是,当天晚上,陈女士的支付宝账户就开始频频收到陌生人的转账了。先是24元,然后是18元,接着是12元……陈女士看着一笔笔陌生的转账进账,彻底被搞糊涂了。 "这是怎么回事?谁在给我转账啊?"陈女士百思不得其解,她当然知道,肯定不是有人主动转钱给自己,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种被骗的恐惧感油然而生。 第二天,陈女士仔细查看了一下账单,发现在那些零散转账中,有一笔只有1分钱的小额转账,而且还留有一行字:"收钱码"。 看到这里,陈女士顿时明白了什么,肯定是自己无意中扫了别人的收钱码,导致别人付款的钱打到了自己的账户。 于是,陈女士联系了那笔1分钱转账的付款人,对方说是一家熟食店的老板。老板解释说,店里有4个二维码收钱,其中一个出了问题,导致顾客付款时钱打到了陈女士的账户。 "原来是这样啊!"陈女士长舒一口气,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惑。她这才想起来,前一天在菜市场付款时,由于网络原因扫码失败,她不得不反复扫码。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她不小心扫了那个出问题的收钱码。 为了彻底搞清楚事情的经过,记者来到了那家熟食店。老板热情地将事情再次讲述了一遍,并指着店门口的一个二维码说:"就是这个出了问题,有些顾客扫了这个码,钱就会转到他们的账户上。" 记者试着扫了一下,果然,陈女士的手机同步收到了一笔1分钱的转账提醒。看到这一幕,陈女士终于彻底放下心来。原来是个无心之失,幸好没有钱财损失。 最后,记者采访了支付宝的工作人员,对方解释说:"这种情况是由于商家在使用新的收钱码时,忘记先绑定激活了。一旦有用户扫了这个'空白码',钱就会转到扫码者的账户。" 好在,根据支付宝的规定,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资金损失,可以全额赔付给用户。经过这次经历,熟食店老板保证,以后一定会先绑定好收钱码再使用。 "太谢谢支付宝了,要不是有这个规定,我们可就亏大了。"熟食店老板连连点头,看着有些苍老的面容终于露出了笑容。而陈女士和刘女士也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再被支付宝的提示音吓个半死了。 这件事虽然最终圆满解决,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使用支付宝等电子支付工具时,我们要时刻关注账户的资金流向,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与商家和支付平台核实。 同时,商家在使用新的收款码时,也要谨记先绑定激活,避免再次发生这种低级错误。只有用户和商家共同努力,我们才能享受到电子支付带来的便利,而不会遇到这种让人头疼的"幽灵式"转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