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钢桁梁合龙段焊缝焊接完成,以“毫米级”精度顺利合龙。至此,这座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历时5年建设实现全线贯通,长江两岸的常州、泰州两市成功江上“牵手”。作为一项超级工程,常泰长江大桥在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方面将实现“四个首创”,刷新“六个之最”,有望打造成为交通强国建设江苏样板标志性工程、中国超大跨度多功能桥梁里程碑工程和桥梁建设技术国际领先的经典工程。
中交二航局常泰长江大桥项目部青年科研团队平均年龄34岁,35周岁以下15人,占比62.5%,曾荣获“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一个个“世界之最”的背后,离不开这些年轻而又成熟的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进而形成一系列“中国标准”的艰苦努力。
“正在兴建的这座长江大桥连接常州和泰兴,位于泰州大桥与江阴大桥之间,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普通公路‘三位一体’的过江通道。”汤叶帅是中交二航局常泰长江大桥项目部副经理,之前参与了南京栖霞山长江大桥、望东长江大桥、洪塘大桥、浦仪大桥等的建设,这次负责常泰长江大桥北主塔生产管理工作。
“奋进的路上,团队每一个人都在成长。”说起大桥建设过程,汤叶帅为团队青年科研人员一丝不苟、严谨认真、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所感动:“这是一群青春而富有活力、智慧而善于创新、成熟而深有积淀的青年人。”这是一支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34岁,35周岁以下15人,占比62.5%,曾荣获“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这也是一支成熟的团队,他们身后有着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双十路面百年桥”的实践积淀和丰硕成果。
“大桥荷载大、建造难度大,设计之初就面临着多重困难。2个沉井为世界最大,每个沉井24层楼高、13个篮球场这么大。主塔350米高,相当于120层楼高,为世界第一高塔。最长斜拉索长度达633米,重达100吨,刷新了世界纪录。”建桥生涯里,汤叶帅敢拼、敢想、敢创造、敢为人先,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带领主航道桥团队团结协作,用创新突破极限,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书写了中国人自己的“大桥故事”。
当前,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一体化转型已经成为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支撑。汤叶帅说,聚焦国内和世界桥梁建设前沿技术发展方向,建设团队秉承“大有可为、大可能为”的理念,截至目前参与的科研攻关课题达45项,14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31项正按计划推进。
世界级大桥的“智能建造”无处不在,透过施工数字孪生系统,管理人员能够360度观察、模拟施工的天气风速,甚至能“透视”其内部结构,大幅提升了工程建设的质量、精度和效率。钢筋智能加工云平台,实现钢筋配料自动优化,自主研发了PT6500型钢筋片体柔性制造生产线及KT6000型钢筋块体柔性制造生产线,采用全球首台万吨米级W12000型塔吊整体吊装钢筋部品上塔对接,实现了“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智能气举取土集群控制系统,实现了沉井“可视、可测、可控”下沉,2021年高质量完成了主塔基础沉井施工,实现了四个“世界首创”的首个突破。2023年2月,“深水超大台阶型沉井基础设计施工关键技术与装备及智能监控技术”获得中国公路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持续发扬‘匠心铸品、聚力筑梦’的新时代交建人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投身常泰长江大桥建设。”汤叶帅表示,一定会用过硬的技术,把大桥建设成为一座造福地方的“民心桥”,更好地助力江苏高质量发展,为江苏跨江融合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积极力量。下一步,常泰长江大桥将完成桥面护栏等钢结构附属设施施工,今年底前完成桥面铺装,明年2月底前完成机电、照明、防撞等附属设施施工,明年4月底前完成动静载试验和交工验收检测,具备通车条件。
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是国内外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和策略,如波士华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东海道城市群和英伦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等。400多公里长江贯穿江苏,大江两岸从“拥江发展”走向“跨江融合”,离不开过江通道的加密。
大桥“长高”、隧道“拉长”,是泰州打造“枢纽之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按下的“快进键”。“十四五”期间,泰州力争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00亿元,致力成为长三角核心区的中轴枢纽城市。
和常泰长江大桥建设加速推进同样令人欣喜的是,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建设人员也坚守岗位,全速推进各项建设工作。这项总投资约141.5亿元的省交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建成通车,未来将成为继江阴长江大桥后勾连靖江、江阴两座城市的又一条崭新交通“主动脉”。
一座座过江通道的建设,一方面是为了壮大经济实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现实层面看,推动产业、资源、人才和技术跨江流动是实现跨江融合发展的一部分,要真正实现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目标还需要推进公共服务跨江融合。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赵晓勇
通讯员李祥云朱江涌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