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有人花2块钱向齐白石求画,齐白石只画了2片咸鸭蛋,对方陪着笑脸:“有点素了。”齐白石大笔一挥加了1只苍蝇,对方傻眼了。没想到2007年,这幅画竟拍出51.75万元高价。 (本文内信息来源有真实信源:《中华网》雄黄酒 咸鸭蛋——齐白石笔下的端午美食) 1953年的一个普通日子,在江南小镇上,发生了一件令人感叹艺术无穷魅力的趣事。一位文人求画于齐白石大师,结果却意外收获了一幅价值连城的杰作。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则轶事,领略齐白石先生在艺术创作上的睿智与独到之处。 那一年,齐白石已年过八旬,但对于艺术创作的热情却丝毫未减。他依旧每日临摹写生,时常在别人眼中不起眼的小事小物上发现无穷的艺术灵感。正是凭借着如此的艺术造诣和独特创作理念,他在绘画领域造就了一番惊人的艺术成就。 有一天,一位文人前来拜访齐白石先生,希望能从大师手里求得一幅字画佳作,以饰家眷。由于家世不富,那文人只拿出2块钱作为敬请的报酬。不过他自认为,只要齐白石先生一挥毫墨,绝对是物超所值的。 齐白石先生一生好逸恶劳,最钟情于描绘一些平凡的生活景物,如蔬果、虫鱼、花草等。而那些追求高雅古板的题材,在他看来并不值得偏重。相较之下,他更喜欢从生活本身去寻找艺术的灵感和意境。 所以对于文人的求画要求,齐白石先生丝毫没有勉强自己走向繁文缛节的创作路子,而是信手拈来,遵从最质朴纯粹的艺术追求。 收到文人2块钱的报酬,齐白石先生并没有觉得这个价码有何不当。他相信艺术的价值不在金钱之上,而在于艺术家的创造灵感和智慧体现。 于是,齐白石先生拿起熟悉的写毫,在一张宣纸上随意涂抹了几笔。待作品干了之后,宣纸上赫然只有两片形态略显粗糙的咸鸭蛋模样。 文人看了之后,有些诧异地说道:"老先生,您这幅画画得太过单调和素净了吧,是否可以在其中添加一些更丰富的内容?" 齐白石先生听了微微一笑,举起毫笔在画上重新加了一笔,作品中便多出一只似乎在伺机而动的小小苍蝇。 虽然只是一只小苍蝇,但它瞬间就为整个画面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生机和活力。两片看似死气沉沉的咸鸭蛋,因为苍蝇的存在,反而获得了栩栩如生之感。 正如齐白石先生自己所说:"艺术不应被拘于物象之外,而是要体现万物之灵性。一只飞虫,便可令画中事物焕发勃勃生机。"这只苍蝇的加入,犹如一个生动有趣的点睛之笔,顿时令整幅画作更加生动有趣,赋予了久陷死物题材的新鲜感。 或许当时的文人并没有意识到眼前这幅小小的咸鸭蛋画所蕴含的独特艺术魅力。他也许只是将其视作一件有趣的小插曲,而未曾想到日后这幅作品竟会备受艺术界的推崇和追捧。 直到半个多世纪后的2007年,当这幅看似简单平凡的咸鸭蛋画作在拍卖会上被重新推出时,它竟然以惊人的51.75万元天价成交,可谓引起了轩然大波。 究其原因,齐白石先生在这幅小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艺术智慧和创造力,正是价值所在的关键所在。 他从不将艺术创作限制在某个固有的框框之内,而是时刻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无论是贵是贱的题材,只要能用心体会其中蕴含的精华所在,便可孕育出动人心魄的艺术杰作。 正如这幅看似微不足道的咸鸭蛋画,经过他的巧思赋予,却蕴含着深邃的艺术内涵和生命智慧。两片死物般的咸鸭蛋,因为一只小小苍蝇的点缀,便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无穷的生命力和诗意,引人无限遐思。 归根结底,艺术的高度从来都不是取决于外在的物质条件,而在于艺术家超凡的智慧和创造力。正如齐白石先生这幅佳作所彰显的,只要对生活怀有真挚的热忱和独特的眼光,就必将在平凡之中发现不平凡的艺术价值,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瑰宝。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