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那会儿,我有个朋友在读职高,有一次上钳工课,老师突然火了,一把钢锉摔地
1998年那会儿,我有个朋友在读职高,有一次上钳工课,老师突然火了,一把钢锉摔地上,对我们大吼:“你们还学个啥!社会不把你们当人,你们自己也别自暴自弃!学钳工,磨锉膛、削锤这些基本功,如果不练到家,哪怕拿了证也是白搭!才练了一个月,手起了几个泡就不练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想想看,二十年后,我们老钳工都不在了,国家还能指望你们啥?到时候,你们除了买现成的机器,还能干什么?”
老师的话,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说到点上了。大概在2010年左右,钳工这行就开始出现人才短缺的问题了。制造业可不是简单地摆几台机器,让几个大学生随便操作几个月就能搞定的。没有那些积累了几十年经验、拥有“手感”的高级技工,制造业根本撑不起来。
不过,现在情况稍微好点了。在江浙一带的机械制造业私企里,三四十岁的那批人,成了中流砥柱。他们大多是大专或者二本毕业的,进厂时从基层开始干起,什么大头兵、技术员、基础制图都做过。运气好的、脑筋转得快的,经历几个项目就能脱颖而出,成为公司的技术大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