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草书的源流跟发展历程,可以确定完善的草法是魏晋时期形成的,在最初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篆书作为常用字体,但是它点画复杂。
为了缩短时间,书写者开始潦草用笔,减少点画结构,逐步诞生出草书,并在张芝等人的铺垫下,完善草书的章法规范,到了东汉时期。
在“二王”的改造下,章草过渡出现了大草、小草,扩展了草书的笔法变化,使形态婉转流美,让笔画之间的连带结构得到加强。
这种铺垫带动了唐代张旭、怀素引领狂草走向繁荣,他们的狂草奔肆诡谲,富有如水一般圆滑的流动性,打破了字体内部与全篇章法的界限。
让空间状态能得到自由布置,尽显个性跟独创性,虽然在日常的实用性上有所缺失,但狂草让书法的艺术表达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度。
到了宋代黄庭坚又在巅峰之上,为草书的线条赋予更多可能性,尽显伸展跳宕之感,营造出“唯笔软则奇怪生”的效果,看到这似乎草书的发展已圆满了。
其实不然,艺术的可能性是多杂多样、随机应变的,在明代书坛出现了一位“神笔”——王铎,他力破古法,将“楷法”加入草书。
不仅让草书的结构、笔力更加稳固,还将转折处的平滑线条,改为了方折峻整,极具劲力跟气势,在章法上也富有想象力跟丰富性。
节奏感变化迅速精彩,字体笔画基本都连接在一起,具有纵横交错、磅礴奔放之气,在墨色上还独创了“涨墨之法”,搭配着他犹如飞龙一般的行笔。
在墨色上枯润分明、自然豪放,让书法从二维的平面,进入到三维的立体效果,更有立体鲜活之气,因此其字传世日本之后,有着“后王胜先王”一说。
不过遭到很多当代学书者的质疑,为何他成为了日本的“书圣”?其实看看他的《赠郑公度草书诗卷》这幅字,就能找到答案,此作写于王铎52岁。
卷中字体有着摇摆动荡之态,采用字组的形式,展现大起大落、大开大合之感,但不像当代的“涂鸦乱书”,用奇怪的工具随意涂抹一气。
卷中结构没有脱离章法规范,在法度内纵横挥洒,顿挫强力明快,有着奇崛苍郁之态,书写时把情感融于字体,气韵绵延万里,铿锵有力,极具力量感跟热情。
而且从他的创新之法上讲,确实不输王羲之,李志敏曾评价其字曰:“王铎的草书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时常临摹可以增强用笔的丰富性。
让草书笔力更加沉劲,改变纤俗之气,在墨色的使用上也能得心应手,提高自身的艺术感悟能力与高度,对于之后合理的书法创新大有陴益。
心性修持大道生
王比较符合当今书坛这一帮人的审美观,所以2000年后捧的很高。
八雄
沉淀功底太难,跟现在学米一样网红字体上手容易,走红快
东方俊园
很好
熊猫乙
小编屁话!至少差距100公里以上
辉哥
观赏皇帝新衣的路人,人云亦云,醒醒吧!《兰亭序》书法涂涂改改,捧为极品?跪久了,缺钙了,名人的字再臭人家是名人,凡人的字再好你不过是个人名。
Alex 回复 12-07 23:22
第一人家涂改再多,一样看上去很工整,整体看或单字看 都写的很好看!第二 你文化水平太低,不要自取其辱 评价你不懂领域[笑着哭]! 最多的就是这种 一个白银选手点评王者选手[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劝你玩下dota2的游戏,那个游戏真的 高你两个段位的人能打你们5个彩笔,让你真的对自己水平有个正常的认知[笑着哭]
用户15xxx61
鬼画符
用户18xxx32
为啥没听说过英国、美国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呲牙笑][呲牙笑]
用户12xxx67 回复 09-14 18:58
人家英文总共二十来个字母,叫神仙来写也弄不出啥艺术来。
江山如画
王铎书法水平在79.9分。
心路独吾
日本人也是这审美[吐舌头咯]
葛愽士
别瞎对比了啊?王羲之是行书、书圣。这副草书没法同张、怀、二位草书大师相比。差很多?!
静静地站着
气韵还算贯通 笔力不足
奕奕逸儒
资本夸大,出手翻百倍
用户11xxx35
整个一个不想好好写字,求怪而已
tb25388458
中国人还是要认识到,晋后无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