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无药可救了,这“龙体”上出了“凤脉”啊”。说完,就扑在地上哭作一团,谁知乾

在左聊国际 2024-06-28 15:32:29

“皇上无药可救了,这“龙体”上出了“凤脉”啊”。说完,就扑在地上哭作一团,谁知乾隆听了这话,不但不气,还哈哈大笑,让人赶快把神医扶起来。

在古代的书香门第中,出生了一个有着不凡梦想的少年,他名叫黄元御。 黄元御出身于明朝名臣黄福的家族,从小身处于这样一个书香盈门的环境,他自然也怀揣着一颗求学的心。 他立志要考取功名,拜相济人,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勤奋读书,夜以继日,从小便饱览了无数的经史著作。 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开玩笑。 就在黄元御步步为营,一切似乎都按计划正向前发展时,一个意外却戛然而止了他的梦想。 那是一个普通不过的日子,黄元御发现自己开始看不清东西了。 起初,他并未放在心上,以为只是劳累过度,但事实远比他想象的要严重。 他找来当地的一位郎中看病,谁知道这位所谓的大夫不仅治疗无效,反而让黄元御的眼睛状况越来越糟。 一只眼睛彻底失明。黄元御陷入了绝望。 在那个年代,五官不全是无法入仕的,这无疑阻挡了他通往科举的道路。 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好友找来了当地的名医刘太吉给他看病。 刘太吉虽没治好他的眼睛,却让他开悟了:自己为何不做个良医呢? 由此,黄元御开始研究医学。 他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决心,投入到医学的学习中,十多年下来,终于有所成就,成为了一位名医。 黄元御不只是满足于个人的成就,他还游历各地,边游学边治病,收集了大量的药方。 乾隆十五年的一个春日,黄元御进入了京城。 他的来京,本是一次漫无目的的游历,却不曾想这一行,竟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就在他刚到京城时,乾隆皇帝正苦于一场不明病症。 那会儿,宫中太医院里的一众太医手足无措,百般尝试,却始终无法令乾隆的病情有所好转。 事已至此,乾隆自然是满腹烦恼。 国家大事他尚能稳如泰山,可身体状况的折腾却让他焦躁不安。 太医院的无能为力,使他大发雷霆,一时之间,满朝文武都为之动容。 正是在这个时候,有人向乾隆提起,刚入京不久的民间医生黄元御医术高明,或许能有所作为。 于是,黄元御就这样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当他被引至乾隆面前时,心中自然是惶恐不安,知晓自己的一言一行关系到自己的生死福祸。 乾隆并未直接说明病情,而是有心试探这位民间医生的真实本领。 他让一位粗壮的宫女伸出手腕,放在帷幕之外,让黄元御来搭脉。 黄元御一接触到那粗大的手腕,心中早有数了。 这“龙体”上的“凤脉”,怎么看也是个大大的怪异。 机智如他,立刻跪地,哭作一团,装作惊慌失措的样子,声称皇上的病情无药可救,这是“龙体凤脉”。 这一招,倒是让乾隆见识到了黄元御的机警与智慧。 乾隆的心情顿时好转,哈哈大笑,要人扶起黄元御,并决定亲自让他为自己诊治。 黄元御接下来的表现,令乾隆更是叹为观止。 经过细致的诊断与治疗,乾隆的病情真的慢慢好转了。 皇帝一旦病愈,自是欢喜阖府。 乾隆为了表彰黄元御的医术,不仅给予了他丰厚的赏赐,还特意为他题写了“妙悟岐黄”的匾额,颁以太医的官职。 这一切的变化,对黄元御来说,无疑是人生中一个巨大的转机。 可惜的是,黄元御进入太医院后,各种风波不断。 众所周知,太医院这个地方,不单单是医术的比拼,还掺杂着人情世故和江湖规则。 一般人想要进入这个圈子,得历经磨练和考验,得靠着实力和机遇。 但黄元御却因为治好了乾隆帝的病,一跃成为太医院的成员。 这自然引来了一番议论,甚至是嫉妒和排挤。 不过,要说黄元御,这位历经磨难的先生,倒也不是那种软柿子。 他治好乾隆之病,本以为能在太医院大展拳脚,可那里的风气实在是让他有些不习惯。 太医院里的人,有的眼里只有权位和利益,而真正谈医术、谈救人的却少之又少。 黄元御被冷落,遭到排挤,他不是不知道,但他心里有自己的打算。 他认为,自己学医治病,本就不是为了争权夺利,而是想要通过医术帮助更多的人。 为此,他不愿在太医院浪费时间,与其沉浸于是非之中,不如独自一人去做些真正的事情。 于是,黄元御在太医院待了没多久,就请求乾隆允许他离开。 乾隆虽然有些不舍,但也知道黄元御的心性,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 于是,黄元御离开了京城,回到了江南,开始了他的第二生涯——潜心著书,以传播医学知识为己任。 回到江南后,黄元御却并没有闭门造车,仅依靠自己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就匆匆写书。 他还是那个勤奋好学的黄元御,他广泛地搜集民间方子,深入实践,将自己的经验和民间的智慧结合起来,系统地整理出了一套完整的医学理论。 就这样,靠着一腔热血和不懈努力,黄元御终于完成了他的医学著作。

0 阅读:40
在左聊国际

在左聊国际

谢谢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