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最坏”的高干子弟,层层设卡、一环扣一环的盘剥,害惨了1942年的河南灾民!
1942年,河南不幸遭遇了特大的灾情,而这场灾荒中的一些所谓救灾行动却成了某些人谋取私利的机会。
孔令侃,国民党高官的后代,在这场人间悲剧中找到了他的“商机”。
当财政总长孔祥熙推荐他参与救灾活动时,孔令侃似乎看到了透过灾难挖取金银的途径。
他说服当时的河南省主席李培基,通过农民银行发放赈灾款。
然而,这只是个名为救助的盘剥手段,农民银行作为孔家的私产,成了罄竹难书利益的源泉。
孔令侃从中获利数百万银元,这一数字,足以让普通人咋舌。
灾民们,在饥饿和绝望中,却没能感受到丝毫的温暖。
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没有收到那点微薄的救济款,穷极无路之下只得涌向陕西,试图找到一线生机。
然而,孔令侃早有预谋,控制着陇海线的调度,以车位紧张为借口,将灾民唯一的行李和希望全都截留。
孤身一人的灾民,除了将最后的口粮、银元交给孔令侃,别无选择。
灾民们抵达陕西后,饥肠辘辘,却发现被孔令侃囤积的面粉、煤炭等物资,要以天价售给他们。有些人,即便是卖掉了自己的尊严和未来,也换不来一口饱饭。
于是,这场灾难转化为了一场灾民对孔令侃的愤恨。
国民党内部有人报告情况,多次要求上级彻查孔家的不法。
然而,国民党内部高层的包容和阻拦使真相难以大白于天下。
孔令侃的父亲联合宋子文、宋美龄等人出手。
最终,蒋介石并未给予孔令侃应有的处罚,反而将其调回重庆。
这一系列的行为,无疑展示了当时国民党体系内深深植根的腐败与罪恶。
在这件事里,孔令侃绝对是“最坏的”,但是反过来看,纵容他的国民党才是真正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