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38年,陆小曼穷得揭不开锅时,日本人揣着1000大洋,趾高气扬请这位“上海名

1938年,陆小曼穷得揭不开锅时,日本人揣着1000大洋,趾高气扬请这位“上海名媛”去大东亚游园会撑场面,陆小曼故意表现得邋里邋遢,穿得破破烂烂,开门时还咧着大嘴,露出已经缺了几颗的门牙。日本人嫌恶不已,“这也太丑了吧。”灰溜溜的走了。

(参考信源:陆小曼为徐志摩守节:与男人同居不结婚(图). 中国新闻网. [2023-01-20]) 提起民国,你脑海里是不是立刻浮现出“才子佳人”、“军阀混战”这类关键词?的确,那是一个动荡不安,却又充满传奇的年代。 说起民国奇女子,就绕不开徐志摩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一个是挥金如土的“交际花”陆小曼,一个是独立自强的“女强人”张幼仪。 她们一个出身名门,享受着众星捧月的宠爱;一个来自商贾之家,在包办婚姻中艰难抗争。 看似毫无交集的两人,却因为同一个男人,被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甚至在动荡的时代洪流中,做出了截然不同的“爱国”选择。 陆小曼,这个名字在很多人眼里,几乎等同于“骄纵”、“挥霍”、“任性”。她对物质的追求近乎极致,即使在徐志摩死后经济拮据,也不愿降低生活标准。 但就是这样一位看似“精致利己”的名媛,却在国家危难之际,展现出令人意外的骨气。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上海沦为孤岛。日本人为了粉饰太平,四处拉拢社会名流,为他们站台。陆小曼的名气自然也入了他们的眼。 彼时的陆小曼,早已不复昔日的风光,甚至连看病吃药都捉襟见肘。可当日本人带着1000大洋的“出场费”登门拜访时,却被她一口回绝。 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陆小曼甚至故意打扮的不修边幅,粗俗老气,以此断了日本人的念头。 或许有人会说,陆小曼的“爱国”不过是一时冲动。但如果你了解她的过去,就会明白,这种骨子里的刚烈,早已深深刻在她的灵魂深处。 早在1920年,年仅18岁的陆小曼就凭借出色的外语能力,成为外交官顾维钧的翻译。在一场外交宴会上,几个外国人为了寻开心,竟然用烟头烫伤了一个中国小孩的手。 面对外国人的傲慢无礼,当时很多所谓的名流都敢怒不敢言,而陆小曼却毫不畏惧地站了出来。 她借来一根烟,当着所有人的面,将外国小孩手中的气球一一戳破,并义正言辞地回击了那些蛮横无理的外国人。 这一举动震惊四座,也让在场的人对这位看似柔弱的少女刮目相看。 与陆小曼的率性直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幼仪的隐忍务实。在经历了与徐志摩失败的婚姻后,张幼仪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远赴重洋,努力学习。 抗战爆发后,当大多数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张幼仪却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做起了军用物资的生意。她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赚得盆满钵满。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张幼仪的行为无异于“发国难财”。但也有人认为,在乱世之中,生存才是第一要义。张幼仪只不过是利用自己的能力在乱世中求得生存罢了。 陆小曼和张幼仪,一个是为爱痴狂的名媛,一个是独立自强的女商人。她们出身不同,性格迥异,却因为同一个男人被联系在一起,并在动荡的时代洪流中,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她们的故事也折射出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爱国"并非只有一种形式。除了直接拿起武器上战场,拒绝与敌人合作,维护国家尊严,同样也是一种“爱国”。 我们无法评判谁对谁错,只能从她们的故事中,窥探到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人性的复杂与多变。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们对陆小曼喝张幼仪的做法有何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