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一技之长真能改命,18岁大专生未毕业就拿到了编制,年薪35万

星河之畔轻酌 2024-12-12 14:22:33

当你还在感叹赚钱真难,上岸真难时,已经有人悄悄把这两项都完成了!

18岁的河南小伙杨贺淇是新乡的一个大专生,还有一年才毕业。

但在老师的口中,他已经成了各大企业争相抢聘的"香饽饽",甚至一些高精尖的研究所也要招聘他。

这些企业给出的待遇还一点也不低,有的给一个月一万块钱,有的给一个稳定的编制,甚至还有的开出了年薪35万加编制的诱惑。

一个18岁的年轻小伙,还是大家普遍不看好的技校生,为何会有这么大的魅力?

技能大赛:一鸣惊人

11月7号,省职业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的比赛现场座落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偌大的展厅里,数十台崭新的数控机床整齐排列,每台机床旁都站着一位神情专注的选手。

在这群选手中,有一个身材瘦削的年轻人。他就是来自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的杨贺淇,年仅18岁的他是本次比赛中最年轻的参赛者。

比赛开始的铃声响起,选手们纷纷开始调试设备,准备工具。而杨贺淇却显得格外从容,他快步走到机床前,熟练地启动设备,仿佛与机器心有灵犀。

当其他选手还在忙着设置参数时,杨贺淇的机床已经开始高速运转。

金属切削的声音此起彼伏,杨贺淇的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他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飞舞,眼睛始终盯着加工过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四个小时的比赛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当裁判宣布"停止加工"时,杨贺淇刚好完成最后一道工序。

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选手们的心悬到了嗓子眼,大家都期待着好成绩。终于,评分结束,成绩揭晓。

当他宣布杨贺淇获得第一名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更让人惊讶的是,杨贺淇加工的零件误差只有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创造了比赛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这个成绩立即在现场引起轰动。参赛选手们纷纷向杨贺淇投来敬佩的目光,评委们也连连点头称赞。

虽然还没毕业,但他已经收到了多家企业的offer。

有的企业开出了优厚的待遇,有的承诺提供进修机会。

这些机会都让他看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后来的采访中,杨贺淇说他最大的感悟就是:技能就是最好的学历。

他计划在工作后继续深造,争取成为一名高级技师。

从迷茫少年到技能达人

回顾杨贺淇的成长历程,才明白天才这种东西本身就是不存在的,只有努力才能变优秀。

2021年,杨贺淇以不太理想的中考成绩进入了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刚入学时,他也曾迷茫过、失落过。

转机出现在他第一次接触数控机床时。复杂精密的机器操作深深吸引了他。从那时起,杨贺淇开始全身心投入到技术学习中。

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数控技术,每天都泡在实训室里。从最基础的机床操作开始,杨贺淇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掌握着各项技能。

起初,他只能操作学校里最简单的普通机床。

但慢慢他就开始挑战更复杂的设备。从二轴数控车床到三轴立式加工中心,再到五轴联动数控铣床,杨贺淇的技术水平以惊人的速度提升着。

半年后的一天,学校组织了一次技能测试。测试内容是在最新引进的德国进口五轴联动数控铣床上完成一个复杂零件的加工。

这台机床连许多老师都不太熟悉,大家都认为这次测试难度太大。

没想到,杨贺淇不仅完成了任务,而且加工出的零件精度远超预期。

检测结果显示,零件的误差仅为0.005毫米,这个精度甚至超过了一些工作多年的技师的水平。

从那以后,杨贺淇成了学校里的"明星学员"。不仅同学们经常向他请教,就连一些年轻老师也会找他讨论技术问题。

为什么企业如此青睐技术人才?

从上文可以看出,杨贺淇也是有拿得出手的技术,才会让这么多的大企业都开出诱人待遇,争相聘请他。

目前的大形势也是这样的,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特别是在高精密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熟练的技术工人比普通大学生更受欢迎。这是因为这些领域需要极其精密的加工技术,而这种技术必须通过大量实践才能掌握。

以杨贺淇为例,他能将零件加工的误差控制在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这种精度水平在业内是非常罕见的。

这样的技术水平,正是当前高端制造业最急需的。

很多企业宁愿给这样的技术人才开出高薪,也不愿招聘那些只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

不仅是制造业企业,连科研院所也在争抢技术人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就开出了年薪35万加编制的条件。

因为在很多尖端科研项目中,精密零件的加工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

一个优秀的技术工人,往往能为科研项目解决关键性的技术难题。现在的企业用人标准发生了很大变化。

与其花大力气培养一个理论派,不如直接招聘一个能独立操作的技术人才。这种趋势也反映出,在某些领域,实践技能比学历文凭更有价值。

很多企业开出的薪资待遇,甚至超过了名校硕士的水平。

在一些高端制造企业,技术工人的地位甚至高于普通工程师。因为他们掌握着核心技术,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破除偏见:职业教育迎来发展新机遇

可是呢,现在的很多家长宁愿让孩子去读一个三本院校,也不愿让孩子学习一门技术。这种观念导致职业教育长期被边缘化,也造成了技能型人才的严重短缺。

但是,像杨贺淇这样的成功案例,正在悄悄改变人们的观念。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一个优秀的技术工人,收入和社会地位并不比普通大学生差。有些技术特别精湛的工人,年收入甚至超过了很多白领。

国家也在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很多地方政府都在积极行动,通过提供补贴、设立奖学金等方式,鼓励更多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

一些职业院校开始改革教学模式,引入"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等新型培养方式。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环境。

更重要的是,社会对技能人才的态度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以前人们觉得"技校生"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现在却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掌握一门过硬技术的人才才是真正的"香饽饽"。

很多企业开始主动与职业院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甚至提前预订优秀毕业生。这种变化说明,职业教育正在走出过去的困境,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资料: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