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一大爷为了灌溉方便,在自家院子里打了一口井取水,没想到,刚打好没几天,几个执法人员就来到大爷家里,要求大爷立即关停水井,并对大爷开出了5000元的罚单。 在河南的一个偏远村庄,阳光炙烤着干裂的土地,庄稼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仿佛在无声地呐喊着对水的渴求。 这里的村民们世代以农为生,与土地和水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然而,近年来愈发反常的天气,让这片曾经富饶的土地变得越来越贫瘠。 张大爷是村里年纪最长的农民之一,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和对土地的眷恋。今年的干旱格外严重,村里唯一的机井早已不堪重负,每天,张大爷都要在井边排队到深夜,才能为自己的田地浇上一点点水。 田里的庄稼一日不如一日,让张大爷的心也开始难过起来,事实上,这些庄稼不仅关系着他一家的生计,更寄托着整个村庄的希望,在一个难眠之夜,张大爷做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意义重大的决定:在自家院子里打一口井。 当清澈的井水第一次从地下涌出时,张大爷浑浊的双眼中闪烁着欣喜的泪光,他仿佛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丰收的景象,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就在张大爷准备开始浇灌自己田地的时候,两名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找上了门。 "老人家,您这口井是否有取水许可证?"工作人员的话说的张大爷有点蒙,瞬间击碎了张大爷的希望,在他的认知里,打井取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做的,何曾需要什么许可证? 然而,法律就是法律,如果未经许可的话,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取用地下水,这是为了保护水资源,防止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问题。 张大爷听得云里雾里,满脸困惑,在他的世界里,水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家院子里的水也成了国家管理的对象,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执法人员开出了一张5000元的罚单,这几乎相当于他一年的收入。 像张大爷这样的农民,与城市居民相比,获取法律信息的渠道更加有限,他们往往依靠口耳相传和生活经验来处理日常事务,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 在农民的传统观念中,水资源是大自然的馈赠,人人都有权利使用,而现代水资源管理强调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这与传统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有人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有任何的包庇情况,虽然张大爷是农民,但也应该遵守法律的规定,但也有人对张大爷表示同情,认为在紧急情况下,他的行为可以理解。 事实上,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如何在法律的刚性和现实生活的柔性之间找到平衡点,需要智慧和耐心。 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法制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也应当更多地考虑实际情况,适当体现人文关怀。 张大爷的水井最终被封,他不得不重新回到排队取水的队伍中,但这次经历,却像一颗种子,在村民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春去秋来,庄稼依旧在田野里生长,只是这一次,村民们的目光不仅仅停留在土地上,还投向了更远的地方,他们知道,要想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仅要懂得如何耕种,还要学会如何在法律的框架下生存和发展。 (主要信源:参考 豫视频;顶端新闻-网友反映农村打井要办证,多地水利部门:依据国家规定2023.06.2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