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好书榜(2024.06)|我们如何生生不息

齐鲁壹点 2024-07-05 17:49:14

记者曲鹏济南报道

本榜单每月从上个月最新出版的文学艺术、历史传记、思想社科类图书中,参考图书网店的数据及专业书评媒体的评价,以人文性、思想性、趣味性为标准,筛选出一本重点推荐图书和九本好书,期待其中的某一册能够进入您的内心。

《大国的命运:从政治危机到国家现代化》

包刚升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自19世纪初英国作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兴起之后,许多主要大国——特别是非西方传统大国——普遍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危机,而后又普遍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政治重生或国家再造的过程。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包刚升在新书《大国的命运:从政治危机到国家现代化》中,试图解释这些国家在工业革命与现代化的冲击之下所经历的政治经济变迁,理解这些变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及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书中阐述了英国兴起之后大国发展可能面临的五个阶段,即危机、困境、转型、崛起与领先,通过对具体大国案例的分析解读,构建了一个新颖且富有洞察力的理论框架,旨在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大国政治经济变迁的复杂性与规律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面对英国及西方崛起的全球背景,为什么非西方传统大国都无一例外地陷入重大政治危机?传统大国的现代转型究竟难在哪儿?为什么有的大国崛起导致了战争,有的却能维系和平?非西方传统大国是否有机会成为新的全球领导者?针对这些引人深思的重大议题,作者在书中给出了深刻而令人信服的解答。包刚升冀望于本书能够成为一面镜子,为非西方传统大国提供一个审视自身历史、把握未来走向的宝贵视角,进而为这些国家在全球格局中的定位与发展,贡献出富有价值的认知框架与智慧启迪。

[优秀图书]

《彼美淑令:北朝女性的个体生命史》

罗新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个多世纪以来,北朝墓志的出土大大改变了中国中古史料的基本景观,为中古史的新视角和新叙事提供了可能,其中聚焦于北朝女性个体生命史的书写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书所收录的罗新、胡鸿、徐冲、常彧等八位学者的十一篇文章,都是利用新出墓志,加上其他类型的石刻史料和传统文献史料,尽力描摹北朝女性的个体生命史,讲述一个个具体的女性故事。尽管这些女性多出身于帝王将相之家,有的甚至还在某些重要政治事务上举足轻重,但遗憾的是,她们的声音与贡献在官方正史中往往被边缘化乃至被遗忘,“被制度性地排除在历史编纂之外”。本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致力于挖掘并呈现那些遥远时代女性的人生故事,“可以说是为那些被隐藏被遮蔽被消音的女性,多多少少,找回一点点公道吧”。

《过劳:好工作是如何变坏的》

[美]艾琳·L.凯利菲利斯·莫恩著

张扬译

中科书院|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危机感,“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模式正在持续伤害员工和企业。那些在裁员中幸存下来的员工不得不承担被裁员工的工作,工作负担骤然上升。公司秉持“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员工们则被迫加班加点,疲于奔命。作者深入美国财富500强公司的IT部门展开调研,以大量调研数据为支撑,辅以引人入胜、代入感极强的真实案例,分析高负荷工作模式造成的长期压力如何导致了职业倦怠、雇员流失以及业绩水平下滑。实际上,应对“超负荷工作”的解决之道不在于建立“用命拼搏”的企业文化,更不在于鼓励员工自行调整所谓的“工作—生活平衡状态”,而是需要企业与员工一起,采取新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草民》

蔡崇达著

果麦文化|广州出版社

《草民》与此前的《皮囊》《命运》构成“故乡三部曲”,讲述关于“家乡”——东石镇的故事:有面对家庭责任的重压和身体的衰老,疲惫地奔跑着试图扛起自己的中年男人;有为了拯救自己的子孙,八十多岁依然决定结伴,向世界讨要说法的老人们;有在丈夫离世后,执拗地想为自己痴呆的儿子相亲以便诞下后代,继续完成丈夫愿望而和上天对赌的女人;也有面对时代巨浪疲惫挣扎、内心破碎却在意外到来的台风里,获得陪伴并拥有力量继续生活下去的青年……通过这些故事,去看到、去理解我们为什么生生不息、我们凭什么生生不息。作者直言自己想写的是海边斑驳的草地,而不是修剪整齐的草坪。这种旺盛野生的蛮力,正是如今这个时代所稀缺的。

《大萧条的孩子们:社会变迁中的个人生命历程》

[美]格伦·H.埃尔德著

田禾马春华译

贝页|文汇出版社

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雪崩,大萧条袭来,对处于此背景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危机袭来,为什么有些孩子更多感受到“危”,有些孩子却抓住了“机”?这些孩子的独立性、自尊心、社交力、抱负心、成熟度、责任感、理财能力、教育程度、职业生涯、金钱观、生活方式、婚恋观、家庭观、育儿观、幸福度等受何影响?各群体间有何区别?美国社会学家格伦·H.埃尔德将来自劳动阶级和中产阶级的167个孩子,根据其家庭经济受损状况,分为四个群体,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历经40年,对其进行了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从求学到婚恋、事业的纵向研究,展现了生于大萧条时代的儿童的人生历程。

《是家人,也是凶手:绝望照护者的自白》

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著

丁丽阳译

回声|中信出版集团

“照护杀人”,一个自相矛盾的词语,一种非同寻常的谋杀。犯罪者并非全受恨意驱使,相反,他们一直肩负着照护的重担。在杀死至爱家人的那一刻,他或她,到底有过怎样的挣扎?如果有一天,我们要承担起照护家人的责任,应该如何面对?当身边人陷入无法言说的照护困境,我们能做些什么?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围绕“照护杀人”案件在日本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深入调查,通过案件卷宗、案发现场周边走访、与当事人对话以及相关人员的采访,揭示了11桩照护杀人案件背后令人心酸的真相。这些案件聚焦于高龄者互相照护的“老老照护”、为照护而辞去工作的“离职照护”、最容易被忽略却最痛苦的“初期照护”等照护难题,试图找寻犯下照护杀人罪行的真正原因,探讨预防悲剧再度发生的方法,为我们设身处地理解照护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

《见怪啦:虫知县与其他故事》

豆子著

惊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知乎知名答主豆子凭借幽默的文笔、广博的知识与扎实的考据,为知乎贡献过很多精彩的回答。同时,他也热衷于虚构创作,经常化身为讲故事的“豆先生”,写出了一系列脑洞大开的“赛博聊斋”式作品,这本《见怪啦》中便收录了二十多则这样的故事:柠檬精只听好话,空耳怪不出恶言,痴心人因一段意外闯入的记忆殉情而死,疯秀才被自己所写的故事迷惑虚实不辨,磨镜人困于镜中,运时者为时所误……其中有发生在普通人之间的爱情纠葛,有科举制度下落魄读书人的奇遇,有改变普通人命运的离奇事件,也有改编自民间逸事的传说故事。

《欺骗世界的医生:“反疫苗运动之父”与一场跨越世纪的医学骗局》

[英]布莱恩·迪尔著

林晓钦译

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反疫苗运动之父”、英国医生安德鲁·韦克菲尔德针对麻腮风三联疫苗进行科研欺诈,引发全球性疫苗信任危机的全过程。1998年,韦克菲尔德在《柳叶刀》上发表论文,基于对12位儿童的研究,提出麻腮风三联疫苗中的麻疹病毒与自闭症之间存在关联。这篇论文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和一系列科研争议,引发了麻腮风三联疫苗全球接种率的大幅度下降,麻疹感染潮再次复苏。2003年,《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布莱恩·迪尔经过详尽深入的调查,发现了潜藏在这篇论文背后的惊世骗局,曝光了韦克菲尔德及其借此牟利的同伙、律师理查德·巴尔之间的秘密交易。最终,论文被撤回,韦克菲尔德的行医执照也被吊销。随着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兴起,韦克菲尔德改头换面卷土重来,迪尔对他的追踪还在持续。

《王安石“强辩”考:十一世纪中国政治的常识与诡辩》

周思成著

汉唐阳光|贵州人民出版社

熙宁二年到熙宁八年(1069—1075),是两宋历史上一个罕见的喧嚣时代。一方面,王安石在宋神宗的全力支持下,紧锣密鼓地推行新法;另一方面,围绕每一项新法的酝酿出台,新法派和反对派都势不两立,吵得不可开交。本书通过重审史料中对王安石众口一词的评价——“强辩”,考察熙宁时期新法大辩论中两方政治人物的个性和思想,观其汇聚,观其沉淀,观其激荡,观其变化之端倪。熙宁变法就像一个超大型的思想实验场,使许多重大政治议题经过了比较充分的讨论和争辩,却未能通向成功的变革。本书从政治思想层面入手,通过剖析宋代书生政治家话语背后的思维框架及其在政治实践中遭遇的困境,探寻熙宁变法未能成功转型为深刻社会变革的深层原因。

《语言恶女:女性如何夺回语言》

[美]阿曼达·蒙特尔著

李辛译

明室Lucida|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为什么大多数脏话都有侮辱女性的意味?为什么默认“保洁”为女而“保安”为男?为什么男人不可以“娘娘腔”“像个娘们”?事实上,许多脏话最初并不“辱女”,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喋喋不休,八卦也从来不是女性的专属……我们习以为常的语言的表层之下,隐藏着性别偏见。美国语言学家阿曼达·蒙特尔深入思考性别如何影响我们说话和理解他人的方式,向贬低和限制女性的日常语言发起挑战。这本“恶女宝典”教你打破语言背后的不平等结构,重塑语言的使用方式,用语言为自己赋权,用收复回来、重新定义的语言,建立一个更平等、更放松、更富有同情心、更少人会被冒犯的世界。

0 阅读:4

齐鲁壹点

简介:齐鲁晚报官方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