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一家包子铺老板,发现当月营业额高得离谱。一查才发现,竟有人偷偷花了14万,买了他家2个包子。 究竟什么样的包子一个价值七万?这可不是段子,而是发生在河南郑州一家普通包子铺的真实事件。 老板名叫何刘竹,安徽人,2010年时开了家包子铺,靠着包子馅大皮薄,在这个车水马龙的路段,生意倒也还不错。虽然每天都忙忙碌碌,但月收入稳定在两、三万,日子也算过得踏实又满足。 但在2018年5月初,小何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准备核对当月的营业额,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手机屏幕上赫然显示着十几万的收入,比平时多了十多万。 难道是支付软件出了bug?他揉揉眼睛,刷新一下再次确认,数字依然没变。 会不会是有人把付款金额错输成了密码?小何心里咯噔一下,这样的事情并非没有发生过,可都过去快一个月了,为什么失主还没有找上门? 夫妻俩赶紧拿出账本,一笔一笔仔细核对。收款记录密密麻麻,看得人眼花缭乱,最终发现在4月2号月初那天,一个客人竟然支付了147258元。 二人面面相觑,努力回忆着那天的情景。4月2号,正是月初生意最好的时候,店里人来人往,根本没有特别留意哪位客人付了多少钱,十四万,都能买下十万个包子了。 为了避免把钱错还给冒领的人,小何变得更加谨慎,最终在警方和支付平台的帮助下,这才找到了失主——一位姓韩的老人。 双方约定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可到了5月9日见面那天,韩先生却迟迟没有出现。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猜测老人是不是反悔的时候,半个小时后,韩先生终于在儿子的陪伴下赶到了。 原来,老人为了表达谢意,特意去做了锦旗,这才耽误了时间。 其实一开始为了尽快找到失主,小何写了告示贴在店门口,希望这位“豪爽”的顾客能够看到。可几天过去了,没有一个人前来认领这笔巨款。无奈之下,他联系了媒体和警方,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尽快找到失主。 消息一经发布,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期间还真有人联系到小何,声称自己就是那位付错钱的顾客,可当小何详细询问具体情况时,这两人却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原来,是想趁机占便宜的人。 后来经过了解得知,老人因为刚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久,对支付软件的操作还不太熟悉。那天他带着儿子来买包子,接到医院的电话后,心急之下,误将支付密码当成了付款金额输入了进去。 由于平时不怎么看手机,老人根本没有注意到扣款信息,直到警方联系到他,一家人才发现,原来真的误付了十四万巨款。 真相大白后,小何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将这笔巨款原封不动地退还给了韩先生。小何拾金不昧的行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他的包子铺生意更加红火。 这起“天价包子”事件,看似只是一场意外,却也引发了人们对诚信的深刻思考。在当今社会,诚信依然是弥足珍贵的品质,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更是一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基石。 这起事件也提醒我们,在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关注老年人对电子产品的学习和使用,为他们提供更多帮助和指导,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诚信之光,照亮你我身边。 信息来源:《"花14万买包子"的顾客找到了:付款额误输成密码》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