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年前,女人数量或比男人多了17倍?到底发生了什么?

头脑风报 2022-04-03 02:26:25

“印度一名男子近日迎娶了他的第二位妻子,宣布与两名女性共同生活”。

印度为什么屡屡秀出奇葩操作?

其实是因为印度人口男少女多,加上大部分印度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才有了这样的新闻出现。

但实际上世界男女人口比例是1.02:1,印度只是个例,更有意思的是,7000年前,女人数量或许比男人多了17倍。

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如今有哪些国家的男女比例比例严重失衡?

又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7000年前的数量状况

人类不仅一直在寻找宇宙中的其他生命,也一直在研究关于人类自身的基因问题。

科学家认为基因序列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类发展的历程,以及知晓其中的缺陷,只有知道问题在哪里,才能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对人类基因研究的过程中也确实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关联,比如研究得出,人类与猩猩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6%,进一步证明了达尔文进化论中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观点。

这一次,研究人员在基因测序的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将实验中的所有基因序列做成树状图,结果发现这些图中有许多的基因相似性。

并且通过基因相似性,他们发现大约在7000年前,男性基因的Y染色体存在较少,大约只有当时女性染色体的1/17。

这意味着当时的女性数量很可能是男性数量的17倍,这种极端的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从有记载开始都没有出现过,研究人员也开始怀疑是否是判断出现了偏差。

但在2015年卡尔明等人的一项研究中,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研究人员从125个Y染色体的序列做成的数据集中,推断出在5000到7000年前,男性有效种群规模已下降至原来的约二十分之一。

在得到确切的结论之后,研究人员开始寻找7000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男性大量减少。

形成原因

按时间推测,当时应该处于原始部落的父系社会,当时的男性是主要劳动力,打猎、应对危险都是男性出面。

在许多野兽出没的那个时期,当时的人类只有简单的石斧等工具,很可能不敌攻击力极强的野兽,从而在“战斗”中死亡。

其次在以父为尊的父系社会,男性们本身也会因为抢夺资源而发生打斗,这些伤亡同样不可小觑。

另外部落时代时常会发生战争,那时候也几乎都是男性上战场厮杀,战争中本就会产生大量的伤亡,更何况在战争结束之后,科学家们推测,那时候的战败者会被全部处死,只留住战败部落中的女性,将其纳入自己部落中。

这被认为是造成当时女性大量多于男性的最主要原因。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大概2000年左右,直到5000年前早期国家的出现,才得到了改善,男性数量也开始慢慢恢复并逐渐与女性数量平衡。

男女比例现在的概况

数据显示:

现如今世界男女比例约为1.02:1,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男女人口比例也是1.04:1

不难看出,不管是世界还是我国,男性人口都要多于女性人口。

虽然有像印度这样的个例,但比起7000年前的男女比例,现在的男女比例应该是非常均衡的了。

像印度这种个别男女比例失调的国家,同样也会产生许多问题,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一夫双妻的现象。

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并不全是因为男少女多造成的,印度人口基数大且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许多地区并没有男女平等的意识,印度女性几乎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可言,她们的一生仿佛只有结婚生子做家务。

还有世界上男女人口比例严重失衡的国家——卡塔尔,该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其男女比例却严重失调,达到了1.9:1。

而造成此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不是什么战争伤亡,而是该国人的固有观念。

卡塔尔有着非常严重的重男轻女的观念,怀孕的妇女会在得知腹中胎儿是女孩之后将其打掉,并不断地尝试生下男孩。

即使女婴被生下也不会得到跟男婴一样的待遇,所以女婴的存活率也很低。

也有女性比例高于男性的国家,俄罗斯就是如此。

数据显示,俄罗斯的男女比例为0.859:1,且这个比例随着年龄的升高也在增大。

也就是说在俄罗斯,年龄越大,男女比例越失衡,女性越多。

俄罗斯出现男少女多的情况除了上世纪的战争之外,可能还与其生活习惯相关,许多俄罗斯男性酗酒抽烟,平均寿命已经下降到了58岁。

有人开玩笑说,在俄罗斯都是女生等男生,因为女生要交到男朋友非常不容易,即使俄罗斯女生明明肤白貌美。

美女从不缺人追,虽然俄罗斯男少女多,但女生们也并不是毫无选择。

她们在俄罗斯寻找不到合适的伴侣时,将眼光放在了其他国家,作为她们邻国的我们,自然也在其中。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女生与中国男性结婚,成为中国媳妇。

刚好弥补我国男多女少的比例。

濒危物种的重要性

物种的数量变动要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的范围之内才是正常的,人类之所以对7000年前的男女基因染色体那么在意,就是因为稍不注意人类就可能被灭绝。

想象一下,如果Y染色体持续消失最后只剩下女性,那就不可能会有下一代人的出现,人类也就不可能延续。

人类在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也不断发现新的物种或者将要灭绝的物种,如果人类不加以保护它们很可能会消失在地球上。

目前人类对濒危动物的保护主要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驯养繁殖两种方式。

像亚洲象、金丝猴等动物,将其生活区域建立起自然保护区,阻止人类捕猎和进行其他人为活动,能够最大化地恢复它们原本的生态环境,从而增加物种的数量。

第二是将那些已经无法独自在野外生存的动物加以驯养繁殖,在物种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将其放归野外。

这种方法能够保护这些濒危动物不在野外生存中灭绝。

自然界中许多动植物的濒危,人类都要负很大责任,比如长江流域的江豚、刀鱼、白鳍豚等,都是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数量急剧减少,像白鳍豚甚至在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虽然多年后人类又发现了白鳍豚存在的证据,将其转列为极危动物,但其濒于灭绝却是无法忽视的事实。

于是我国自2020年宣布为保护长江流域内的生物种群,对长江流域实行十年禁渔的政策,虽然代价巨大,但其确实有实行的必要。

在长江禁渔一年多之后,人们又在江水中看到了成群的江豚嬉戏,原本濒于灭绝的鱼类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物种灭绝不是某一个物种的灾难,地球生态系统环环相扣,物种的接连灭绝会导致更多的生物消失,最后会打破原本平衡的食物链,造成巨大的灾难。

况且物种的进化需要数万年的时间,当一个物种灭绝之后,要想再次将其恢复恐怕很难。

恐龙统治了地球1.6亿年,直到65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才导致了它们的灭绝,如果恐龙没有消失,人类也不可能发展到现在的文明,成为新的地球霸主。

但人类统治地球不过千万年,也许还有许多毁灭级的灾难没有遇到,那么至少在这些灾难发生之前,我们人类不要被自己所毁灭。

2 阅读:267
头脑风报

头脑风报

开脑洞,抓趣闻,报哥带你谈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