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印双方政治、军事和国家安全各个领域高层的接触和会谈,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有限的缓和。在乌克兰、中东战火熊熊燃烧的当下,中印关系的改善可以称得上和平的典范了。印度国内的智库也在思考两国关系的走向。最近有印度咨询机构提出,印度依然在边境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但这样的做法有严重的缺陷,作者呼吁印度政府要采取措施。
作者认为,印度在政治上很反感中国,在经济上却离不开中国。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印度的对华立场处在撕裂与纠结当中,短期内也看不到摆脱的希望。中印之间的政治矛盾很清楚,印度一方面和中国有领土主权上的纠纷,另一方面对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家声望羡慕嫉妒恨。普通民众对于印度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有多大?既不清楚也不关心。
实际上,印度社会能够达到今天的现代化程度,和中国是分不开的。印度是亚投行成员,申请了不少贷款用于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通信和电力。特别是电力建设,没有亚投行的贷款和中国企业的项目承建,印度是没有现在这个供电水平的,没有电,也就谈不上什么互联网和制造业。
这是投资的一方面。在贸易方面,印度虽然一直想取代中国制造,并且成功地从中国企业手中弄到了手机制造业,但是总体来说印度还是一个制造业水平很低的国家。不要说向国际市场输出产能,就是满足国内的现代化生活需求都很难做到,还需要大量的从中国进口不同类型的电器、消费电子和生活必需品。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之后,莫迪政府故意给两国贸易设置障碍,导致印度对华出口锐减。但印度从中国的进口却继续增长。比如印度高度依赖中国生产的高技术零部件,用在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电信设备和手机制造上。2023年8月,印度政府曾经考虑搞一个许可证制度,限制从中国进口计算机零部件,导致印度IT产业界强烈反对,莫迪被迫让步。
在这种奇葩政策影响下,2023年中国对印度出口1176.8亿美元,从印度进口只有185.4亿美元。如度对于中国制造完全不设政治门槛,印度从中国的进口量可能还会上升一大截。这种状况并不是中国在向印度倾销,而是印度进口商积极主动采购出来的。
政治立场和经济需求的南辕北辙,必然造成印度对华政策上的撕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应当能够决定两国的政治和外交关系。如果违背这个原则,一定会让自己陷入错乱之中。
现在看来,印度政府正在向自己的经济需求低头。印度对于中国藏南地区以及西线边境的争夺,不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反而要投入大量的军费,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干扰和限制有利可图的中印经济合作,这不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吗?
但是长期以来,印度在对华政治立场上把调门拉得太高了,把自己放在了不打败中国就下不来台的位置上。历届印度政府,不管是今天的莫迪政府还是后续的其他什么政府,要把这个政治立场扭转过来,都将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无论是印度议会内部的争斗,还是印度舆论施加的压力,都会让他们举步维艰。所以印度的对华政策出现反复,在人们的意料之中。
至于中国和印度在边境上的领土纠纷,并不是中国没有能力去解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国力,特别是军事资源,被严重牵制在了东南方向。在美国把中国当成头号对手的政治环境下,中方不可能把对印方向上的问题当做主要矛盾来抓。如果东南方向上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中国一腾出手来就会把解决中印边境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到那个时候,印度就真的没有什么好纠结的了。
远离阿三!远离阿三!!远离阿三!!!
征服世界从印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