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一个兵城,城内一半都是军人,部队遍地都是

成倚贤 2024-09-28 18:45:37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章仕仁

前 言

它是中国唯一一个“兵城”,城市里几乎一半都是军人,部队驻扎随处可见。

它被大家称为“最安全的城市”,很多人认为,在军人如此多的城市里犯罪分子肯定很老实,不敢轻易犯罪,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兵城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里面的生活又是怎样?

兵城的诞生

格尔木的诞生,是一个从荒凉戈壁到繁华军事重镇的传奇故事,这座城市的命运,与青藏公路的修建紧密相连。

1954年5月,一支由19名干部和1200多名民工组成的筑路大军,在慕生忠将军的带领下,来到了格尔木河畔的这片荒原,他们手持铁锹和十字镐,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筑路征程。

这条公路的修建过程充满了挑战,工人们要克服高原缺氧、气候恶劣等困难,还要面对地形的险阻。

在距格尔木73公里处的那神河畔,他们遇到了一道天险。

峡谷深不见底,河水湍急汹涌,但筑路大军迎难而上,仅用3天时间就架起了青藏公路上的第一座桥梁。

令人惊叹的是,这条跨越当雄草原,穿过羊八井石峡,直抵拉萨的青藏公路,仅用了7个月零4天就全线贯通,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筑路史上都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公路的建成,不仅结束了西藏运输靠人背畜驮的历史,也为格尔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955年,青藏公路管理局在格尔木成立,标志着这座城市正式开始起步。

慕生忠将军带领大家开荒种地、栽树,挖出了第一条水渠,甚至亲自带人开垦了27亩荒地,在他们的努力下,格尔木逐渐由一片荒芜变成了一座新兴城市。

随着时间的推移,格尔木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它成为了西藏建设的重要后勤基地和对外窗口,是青海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辐射点,更是西南边防建设的主要后勤中转基地。

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国家开展三线建设工程时,大批军工企业迁入格尔木,使这里成为了共和国工业内迁的重地。

格尔木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重要性,它是祖国通往西藏和新疆的要冲,是青海西部的交通枢纽。

这里不仅是物资运输的中转站,也是信息交流的重要节点,每年大量的军需物资从这里运往边防,保障着边疆的安全。

安全之城的日常生活

走在格尔木的街头,你会发现身着军装的人随处可见,甚至连便装市民走路时也常常昂首挺胸,一派军人风范,这种独特的人口构成,为格尔木注入了浓厚的军旅文化,塑造出一座与众不同的城市。

军旅文化深深影响着格尔木的方方面面,从城市规划到日常管理,处处体现着军队的严谨和高效。

街道整洁有序,公共设施维护得当,这些都是军人精神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即便是普通市民,也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沾染了几分军人的作风,表现出高度的纪律性和责任感。

这种军民融合的生活方式,为格尔木创造了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犯罪率极低,成为格尔木最引以为豪的城市标签。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大量军人的存在本身就起到了震慑作用,另一方面也源于军人的自律精神影响了整个社会风气。

在格尔木,军民融合的社区生活处处可见,一些退役军人会主动担任社区志愿者,参与治安巡逻、文化活动组织等工作。

军营里的一些设施也向市民开放,如健身场所、图书馆等,促进了军民之间的交流互动,每逢重大节日,军营与社区还会联合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增进军民感情。

军旅文化的影响甚至延伸到了教育领域。

格尔木的学校普遍重视国防教育,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军营、听军人讲座等活动,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也为未来的兵源储备打下了基础。

格尔木的经济发展也与其军事城市的特性密不可分,许多军工企业在此落户,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为了满足军人及其家属的需求,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军民共建的经济模式,为格尔木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兵城经济从何而来

20世纪70年代,国家开展三线建设工程,大批军工企业从东部地区迁至格尔木。

军工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推动了格尔木工业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随着时间的推移,格尔木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军工企业的带动下,一个以盐化工为主导,涵盖能源、交通、建筑、机械制造、汽车修理、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的工业体系逐步建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盐化工产业,依托柴达木盆地丰富的盐湖资源,格尔木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盐化工产业链,成为了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格尔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得益于充足的光照资源,太阳能发电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不仅为当地提供了清洁能源,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成为推动格尔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然而,经济发展并未让格尔木忽视生态建设,恰恰相反,这座诞生于荒漠的城市,对绿色有着格外深切的渴望。

在军民携手努力下,格尔木正在上演一场从戈壁荒滩到绿洲城市的华丽转身。

还记得1954年,慕生忠将军带领大家挖出第一条水渠,栽下14万株树苗的场景吗?

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一直延续至今,近年来格尔木完成造林绿化34867公顷,新增林地2160公顷,累计完成国土绿化任务26073公顷。

在这场生态建设的大潮中,军人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参与植树造林,还将军队的组织纪律带入其中,确保了生态项目的高效实施。

兵城有什么旅游项目

在格尔木这座独特的兵城里,教育与文化的熏陶为青少年的成长描绘了一幅别样的画卷。

走进格尔木的校园,你会发现这里的国防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融入日常生活的一种精神。

从小学到高中,国防教育在格尔木的学校中得到了广泛普及,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军营,聆听退役军人的战斗故事,甚至还会举办模拟军事训练活动。

这些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枯燥的教科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在一次次的参观和体验中,学生们不仅增长了国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军事文化对格尔木青少年的影响可谓深入骨髓,在这里长大的孩子们,从小就耳濡目染军人的作风和气质。

他们学会了自律、守时、团结协作,这些品质不仅在学习中受用,更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奠定了良好基础,不少格尔木的学生在升学时会优先考虑军校,立志成为保家卫国的新一代军人。

格尔木的军事文化不仅影响着本地青少年,还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这座兵城的独特魅力。

这些场所不仅展示了格尔木的发展历史,更重要的是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军旅文化的魅力。

在青藏公路纪念馆里,你可以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筑路岁月,在军事博物馆中,各式武器装备的展示让人大开眼界。

格尔木还开发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军事主题旅游线路,比如,沿着青藏公路重走长征路,感受红军将士的艰辛,或是参观格尔木周边的军事设施,了解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结 语

然而,在推广军事文化的同时,如何平衡保密要求和开放需求呢?

信息源:

1.南阳政法:2023年10月17日,“中国唯一为军人而生的城市:全城一半是军人,部队遍地都是”

2.中国西藏网:2024年4月4日,“永远的丰碑——致祭慕生忠将军”

3 阅读:3432

成倚贤

简介: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