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约车行业严重饱和,司机群体正在经历一场精神危机。
很多司机的精神状态似乎变得不太正常了,大家看看,现在的司机是怎么要好评的,跟闹着玩一样...

有司机接到长单后,会把自制的超大号水壶发到网上炫耀。

如果接不到单时,很多司机会变得非常迷信,似乎要开坛做法。

有的司机为了接上一单,站在高处,把身子探出去疯狂的摇手机,真怕掉下去。

还有很多司机在大街上不知道在干什么,一举一动都充满了诡异。

这些看似荒诞的行为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群体在生存压力下的集体焦虑。
早在2016年的时候,网约车行业曾经是许多人眼中的"金饭碗"。一个勤奋的司机月入过万并不困难。但如今,随着市场饱和、平台补贴减少、运价下调、抽成提高,司机们的收入已经腰斩。
为了维持生计,他们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从每天10小时增加到14小时甚至更长。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正在侵蚀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市场严重饱和,平台的各种压榨,正在将一个个正常人推向崩溃的边缘。
如今,许多网约车司机的脾气变得愈发暴躁。车内悬挂的手写告示成为他们宣泄情绪的窗口:"打特惠订单的,禁止提任何要求"、"不接短途单"、"不接受修改路线",甚至还有"不聊天、不解释、不服务"的极端标语。这些充满火药味的告示,暴露出司机们已经处于崩溃边缘的心理状态。

他们似乎什么都不在乎了,既不在乎平台规则,也不在乎乘客感受,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精神危机正在形成恶性循环。
然而,只有让司机们重拾职业尊严,网约车行业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在这个算法主导的时代,我们不能让"人"成为冰冷的数字。网约车司机不是"人肉电池",他们是有血有肉、有尊严的劳动者。关注他们的精神健康,就是关注我们每个人的出行安全,更是维护社会的基本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