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862年6月初,清朝大将胜保搂着陈玉成的小妾,在刑场上下令将陈玉成凌迟处死。

1862年6月初,清朝大将胜保搂着陈玉成的小妾,在刑场上下令将陈玉成凌迟处死。 1862年6月4日,河南延津,数千清军层层包围,森严的刀枪下,刑场上一片死寂。 人群中,那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即将迎来生命的终点,而主导这场处决的清朝大将胜保,看似站在了胜利者的巅峰,却不知命运的暗流早已悄然涌动,等待着将他吞噬。 陈玉成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出身贫苦的他,从小就目睹了清朝的腐败和百姓的苦难,为了生存,更为了改变命运,他毅然加入了太平天国,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迅速崛起。 1854年,年仅十七岁的陈玉成,在第二次攻打武昌的战斗中,仅率五百人马就巧用计谋,迫使清军弃城,一战成名。 此后他更是在鄂豫战场上屡立战功,击溃了湖广总督杨霈、湖北布政使李续宾等清军名将,一度扭转了太平天国的颓势,成为令清廷闻风丧胆的“少年将军”。 但个人的英勇无法改变历史的走向,太平天国后期,内忧外患,局势江河日下。为了挽救危局,陈玉成决心组建一支绝对忠诚的精锐部队。 此时,奏王苗沛霖的“援手”无疑为陈玉成带来了希望,可他并不知道,这封看似雪中送炭的求援信,却是将他推向深渊的催命符。 苗沛霖这个曾经的太平天国将领,早已暗中投靠了清廷,他深知陈玉成的才能和威胁,更明白除掉陈玉成就是自己晋升之路上的最大筹码。于是他以借兵为名,将陈玉成诱骗至寿州,并设下天罗地网,将他团团包围。 当身穿清廷官服的苗沛霖侄子苗天庆出现在陈玉成面前时,他才意识到自己中了圈套。但此时已为时已晚,十万大军深陷重围,突围无望。 面对苗天庆的劝降,陈玉成断然拒绝。 困兽犹斗的陈玉成,成为清廷的心腹大患,钦差大臣胜保,这位曾经多次败在陈玉成手下的清朝将领,对此人可谓恨之入骨,他深知陈玉成的影响力,更明白“斩草除根”的道理。于是他力排众议,决定将陈玉成就地处决。 1862年6月4日,延津刑场上,一代名将陈玉成英勇就义,年仅二十六岁。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就此落幕,而他的死也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 处死陈玉成后,胜保可谓春风得意,他不仅因此战功升官发财,甚至还霸占了陈玉成的妻子。 俗话说得好: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被胜利冲昏了胜保的头脑,他开始变得骄横跋扈,目中无人。他不仅在对待捻军的策略上与曾国藩等重臣意见相左,更是在被调任陕西后抗旨不遵,擅自带兵平叛,甚至还私自挪用军饷,为自己敛财。 这一切,都为他的没落埋下了伏笔,慈禧早已对胜保的骄横和野心心生不满,她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更明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所以在苗沛霖再次反叛后,慈禧以此为借口,将所有罪责都推到了胜保身上,最终胜保被以多项罪名判处死刑。 或许是念及胜保曾经的功劳,也或许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仁慈”,慈禧最终“网开一面”,赐予胜保自尽。一代名将,最终落得如此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个人的选择和命运,在时代的洪流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而我们作为历史的旁观者,更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铭记历史,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信息来源:《英王陈玉成》太平天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