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云南松山,远征军苦战95天,全歼日军113联队。我军打扫战场时,眼前一幕,让老兵们惊得目瞪口呆:1000多名娃娃兵遗体,堆积如山,齐刷刷正面中弹,无一例外! 1944年8月,炎炎夏日,云南松山的战场硝烟未散。经过95天的浴血奋战,中国远征军终于全歼了日军113联队。当老兵们打扫战场时,眼前的惨烈景象令他们震惊到无以复加——1000多具娃娃兵的遗体堆积如山,无一例外都是正面中弹。 就在这些娃娃兵中,有一位名叫张全胜的小战士,年仅9岁。他在战斗中英勇杀敌,子弹打光后,面对凶残的日军毫无惧色。即使被日军一脚踹翻在地,张全胜仍然破口大骂:"死你就去吧!你们把我们的家烧光,血债要用血来还!"日军恼羞成怒,残忍地将小全胜射杀。 松山,这个位于云南省龙陵县腊勐镇境内的地方,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它不仅扼守着进入怒江东岸的交通要道,更是连接滇缅公路、通往怒江大渡的必经之地。日军将整座松山挖空,用树木等材料加固成隧道一般的防御工事,负隅顽抗。 面对日军的顽固抵抗,中国远征军决定发动强攻。1944年6月4日,在一声"冲啊"的战斗号令下,2万名远征军战士分成20几个批次,向盘踞在松山的日军发起冲锋。然而,一批批冲锋的战士无一例外地成了日军的射击靶子,倒在了松山脚下。 一次次惨烈的强攻,换来的只是远征军将士成批倒下。伤亡太大,远征军一时陷入了无兵可用的困境。就在这紧要关头,一群勇敢的娃娃们挺身而出,要求上战场杀敌。 这群报国无门的孩子们,最小的才9岁,最大的也不过13岁。军长钟彬望着这些稚气未脱却斗志昂扬的孩子,心里承受着巨大的煎熬。他知道,这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让他们上战场无异于让他们去送死。然而,面对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钟军长别无选择,只能含泪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随着松山战役的持续,远征军兵员损失惨重。就在指挥部一筹莫展之际,一群平均年龄只有十岁出头的娃娃兵,主动请缨上阵杀敌。他们对军长说:"让我们上吧!我们也要为国家出一份力,消灭日本鬼子!" 军长钟彬看着这群稚气未脱的孩子,心情无比沉重。他明白,这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希望。让他们上战场,无异于让他们去送死。但是,面对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钟军长别无选择,只能同意了娃娃兵的请求。 消息不胫而走,美国战地记者罗斯得知此事后,专门找到钟彬质问:"为什么要让这些孩子上战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啊!"钟军长神情凝重地回答:"国家处于存亡绝续的紧要关头,如果国家都保不住,哪里还有未来可言?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一个叫张全胜的娃娃兵,年仅9岁,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坚定地说:"我相信,抗战一定会胜利的!即使我牺牲了,我也会含笑九泉,因为胜利的曙光终会到来。"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大无畏的气概,记者罗斯不禁肃然起敬。 战斗打响了,娃娃兵们拿起比自己还高的枪支,迎着密集的炮火,一边高喊"冲啊",一边勇猛地冲向敌阵。他们体型矮小,穿梭于残垣断壁之间,给日军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娃娃兵们英勇善战,配合默契。一个倒下了,另一个就捡起他的枪,继续战斗。打光了子弹,就和敌人肉搏,拼刺刀。个头矮,就踩在战友肩上,去够敌人的胸膛。稚嫩的身躯里,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就这样,这群平均年龄只有十岁出头的娃娃兵,和成年战士并肩作战,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了整整95天。最终,付出7700多名将士的生命代价,远征军收复了松山,全歼了日军113联队。 松山,这个曾经血流成河的地方,每一寸土地下都埋葬着先烈的忠骨。如今,松山战役纪念园里,一尊尊稚气的娃娃兵雕塑,无言地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我们无须赘言,只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他们低头致意。 少年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安宁。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永远铭记那段悲壮的岁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