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狙击手排名中,关于中国的张桃芳,是否应该是排名第一的狙击手,一直争议较大。就连国内专家都认为,张桃芳不应该排名第一。国外的军迷们就更不用说,认为张桃芳不应该排到第一位,他们都一致认为:排名第一的应该是芬兰的西蒙海野。 在世界狙击手排名这个话题上,中国军人张桃芳是否当之无愧地排在首位,一直备受争议。西方军事专家和军迷们对此有很大的质疑。在各大军事论坛上,许多网友也对张桃芳的排名提出了疑问,认为这个结果难以服众。 一位来自美国的军事发烧友在论坛上直言不讳地表示:"张桃芳?说实话我都没听说过这号人物。就凭二战时期那点战绩,怎么也轮不到一个中国人排第一吧。这榜单没啥公信力。"另一位自称是军事专家的网友也附和道:"张桃芳确实有过不俗的战绩,但那是在朝鲜战场。那场战争双方实力悬殊,美军根本没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他取得那样的战果,更多的是因为对手太弱,而不能说明他个人有多强。" 类似的观点在西方军事圈内不在少数。许多人认为,芬兰国民英雄西蒙·海耶才是世界第一狙击手的不二人选。海耶在二战期间先后击毙了542名苏联士兵,创下了单兵作战的纪录。他的传奇经历和顽强作风,早已深入人心。相比之下,张桃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就显得太过局限了。 就连国内的一些军事专家,也对张桃芳能否排在首位存有异议。他们大都认为,尽管张桃芳在朝鲜战争中表现出色,创下了214人的战果,但其所处的历史条件与西蒙·海耶等人相比有很大不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军在武器装备和训练水平上都与世界一流军队存在差距。张桃芳之所以能取得惊人战绩,固然有其个人因素,但更多还是得益于当时志愿军将士们昂扬的斗志和生死不惧的血性。如果单纯比较个人,张桃芳未必能胜过西蒙·海耶。 还有人指出,西蒙·海耶面对的是实力强大的苏联红军,而张桃芳的对手是装备精良但战斗力不强的美军。二者的胜利含金量有天壤之别。此外,西蒙·海耶经历过连绵五年的苏芬战争和二战东线的残酷厮杀,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而张桃芳基本上是一入伍就上了战场,经验有限,更多是发挥了新兵蛋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 这场围绕"谁是世界第一狙击手"展开的争论,反映出东西方在军事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差异。西方更看重武器装备、训练水平等硬实力,而中国人则更侧重斗志、意志等软实力。 双方各执一词,难以达成共识。而网上那些对张桃芳的质疑之声,也折射出部分西方人根深蒂固的偏见和对中国的不了解。客观评判一个狙击手的实力,需要更全面细致的分析,而不能简单地拿数据和纪录说事。 首先是入伍时间和首次上战场的时间差异。张桃芳1951年入伍,比西蒙·海耶晚了整整26年。但他们真正开始在战场上发挥作用,时间并没有相差太多。西蒙参加作战是在1939年,而张桃芳则是1952年。后者虽然是个新兵,但很快就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和杀敌本领。 其次,我们来看两人所使用的武器。西蒙·海耶全程使用的都是配备光学瞄准镜的狙击步枪,这无疑大大提升了他的射击精度。相比之下,张桃芳手中只有一支没有瞄准镜的普通步枪,但他却能在700米外一枪毙敌。这充分展现了张桃芳过人的枪法和战场意识。在那个年代,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远不如西方,能取得如此战果实属不易。 再来看击杀敌人的数量和时间。西蒙·海耶历时98天,累计击毙542名苏联士兵。而张桃芳仅用32天,就干掉了214名美军。乍一看,西蒙的数字要大得多。但如果算成单日击杀数,两人其实不相上下。西蒙平均每天能打死5个人,张桃芳则是6个多一点。要知道,当时志愿军武器装备落后,张桃芳完全是凭着一股血性在作战。如果不是战事戛然而止,他的战绩很可能会超过西蒙。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两人是否负过伤。西蒙·海耶曾经被苏军狙击手击中面部,子弹穿过左侧下颚,差一点就丧命。而张桃芳在战斗中从未受过任何皮肉伤,简直是福大命大。这既有运气成分,更离不开他高超的战术素养和敏锐的直觉。 最后,我们通过一张信息图来直观呈现两位狙击手各项数据的对比(下附图片)。从图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尽管西蒙·海耶在总击杀数、作战时长等方面占据优势,但张桃芳在单日击杀效率、作战环境难度等因素上更胜一筹。综合评判下来,两人可谓各有千秋,但张桃芳完全有资格和西蒙·海耶比肩。 如果再考虑到战后经历,张桃芳无疑更进一步。他回国后身体素质过硬,顺利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一名歼击机飞行员。能驾驭飞机作战,这对体能和反应速度的要求极高,足见张桃芳的身体机能之强。相比之下,西蒙·海耶在战后的经历中,并没有类似的記录。 当然,这些都是纸面上的评判。要客观衡量一个狙击手的实力,还需要更多侧面的史料佐证。比如张桃芳在部队中的日常表现,他在亲朋好友眼中的形象,以及他是如何炼成一代神枪手的。这需要去深入挖掘,或许还能找到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全面地认识这位中国的射击奇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