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丁盛少将下基层视察,得知:“1个女兵排驻扎在荒无人烟的地带,就住在地窝子里。”他叫来陪同干部,狠狠批评道:“草原上到处是狼,把20多个年轻姑娘放在这里,你们怎么能心安?” 1964年的一个夏夜,新疆昭苏草原上空星斗闪烁,静谧的大地上却传来一阵阵令人毛骨悚然的狼嚎声。 在这片荒芜人烟的草原腹地,坐落着一个简陋的地窝子。说是"窝子",其实就是草原上用土坯垒起的低矮窝棚,连窗户都没有。每当夜幕降临,窝棚内就更显得阴冷潮湿。 就在这个简陋的窝棚里,挤满了20多名年轻女兵。她们都是响应国家号召从上海来到新疆支援边疆建设的青年女战士。可是此刻,面对窝外此起彼伏的狼嚎声,女兵们难免惊惶不安。大家挤在一起,紧紧依偎,像是受惊的小鸟。 伴随着狼群嘶嚎的,还有一个年轻女兵痛苦的呻吟声。她叫小李,刚刚18岁,前不久开始发高烧,而窝棚里连个像样的床铺都没有,她只能躺在冰冷潮湿的地面上,煎熬着,日渐消瘦。小李的病情牵动着战友们的心,大家都盼望她能早日得到及时的医治,渡过难关。 可是驻地条件实在太过艰苦,这里远离城镇,没有像样的医疗条件。小李的病情越来越重,高热不退,伴随着痛苦的呻吟。战友们唯有轮流守在她身边,给她喂水、擦汗,却眼睁睁看着她在高烧中越来越虚弱。 女兵们在官兵生命攸关的时刻,想到的是千里之外的父母官。她们多么希望领导能来视察情况,了解她们面临的困境。盼星星盼月亮,可是驻地位置太过偏僻,有谁会来关心呢? 就在小李病情最危急的时候,昭苏草原上来了一位新任命的领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丁盛少将。他是从重庆调任来的,一到新疆就马不停蹄地展开视察。当他得知有一支女兵小分队驻守在人烟稀少的草原上时,着实吃了一惊。他二话不说,马上带着随从前往慰问。 当丁副司令来到女兵们驻守的地窝子时,看到的情形令他心情沉重。 这就是20多个花季少女,从繁华的上海来到边疆为国效力的处境。丁副司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一名共和国将领,作为一名长者,他对这些远离父母的女兵们倍感亲切和不舍。他当即表示,一定要采取紧急措施,尽全力为女兵们改善条件,绝不让她们在荒郊野外继续受苦。 丁副司令的到来,让女兵们感受到了来自"父母官"的关爱和温暖。她们看着这位满头白发、关切备至的老将军,倍感亲切和欣慰,仿佛见到了自己的父亲。丁副司令的视察,使女兵们感到她们在边疆的付出终于被人所知,备受重视。这是雪中送炭、久旱逢甘霖。 丁盛少将,这位新任命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在1964年夏天来到了大西北。就任伊始,他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当中,开始了对辖区内的基层部队的视察。 丁副司令的视察车辆一路驰骋,他先后来到戈壁、草原和绿洲,去慰问驻守在那里的战士们。作为一个爱兵如子且经验丰富的老将领,他对基层官兵生活和工作的艰苦有着切身的体会。但当他亲眼看到一些官兵居住条件之恶劣时,还是不禁大吃一惊,甚至动了真怒。 在视察途中的一个节点,丁副司令来到了石河子的某个农场。在那里,他和蔼地慰问驻守的战士,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当他走进战士们的宿舍——这些窝棚四周都是土坯垒成的矮墙,顶上盖着茅草,连一扇像样的窗户都没有。 更让丁副司令揪心的是,窝棚内空气潮湿,散发着一股霉味。他走到战士的床前,伸手一摸被褥,发现竟然全都是湿漉漉的。他不禁湿了眼眶,心疼地对战士们说,你们在这里实在是太受罪了,作为领导的我们却没能给你们创造好的条件,真是惭愧和自责。 就在这时,丁副司令注意到了一个躺在床上的战士。他连忙上前询问情况,了解到这名战士因潮湿的环境导致腰椎发炎,疼痛难忍,躺在床上起不来身。丁副司令见状,赶紧问你怎么不去医院治疗呢?得到的回答却让他大吃一惊:原来这名战士已经卧床十几天了,一直在等待去医院的车辆,但迟迟等不到。 闻言,向来以爱兵著称的丁副司令勃然大怒。他当即把陪同的干部叫来,狠狠地批评他们说,你们这些当官的,难道真的就高高在上、不顾下情吗?眼看着战士因为恶劣的环境而生病,你们却袖手旁观,置之不理,良心何在? 说罢,丁副司令当即做出决定:我现在就背着这个战士,你们开车,我们一起送他去医院。在随从的陪同下,丁副司令把那名病重的战士背起,坚持要把他亲自送到医院。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想办法彻底改善部队的驻守条件,绝不能让战士们的身体健康再受到威胁。 到达医院后,在丁副司令的悉心安排下,那名腰椎发炎的战士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当他终于脱离了危险、转入恢复期时,丁副司令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是落了地。他庆幸自己及时赶到,没有贻误战士的治疗。 丁副司令在石河子农场的所见所闻,让他对基层部队面临的困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他暗自决定,要把解决一线官兵实际困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在接下来的视察中,他时刻将这一点铭记在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