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有幸瞻仰过水晶棺中的毛主席,像是睡着了。后来我才知道,水晶棺的纯度竟然达到了99

有幸瞻仰过水晶棺中的毛主席,像是睡着了。后来我才知道,水晶棺的纯度竟然达到了99.9999%,制造时还有一个感人故事,即使过了几十年,当今世界也再也没有出现过第二个天然水晶棺。 在古代中国,人们对防腐技术有着极高的重视,特别是在皇家和高级官员的丧葬中,选材和工艺尤为讲究。楠木,因其天然的防腐和抗腐蚀特性而广受青睐。楠木能有效延长尸体的保存期限,还能在长途运输中保持内部物品的完好。《中国人盗墓史》中记录的红烧肉在楠木棺材中保存数月仍然未腐的故事,生动展示了楠木的非凡防腐能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更为现代的材料如水晶被用于制作棺材。水晶棺因其独特的透明性和耐腐性,成为了一种特殊的选择。这种棺材可以让人们清晰地瞻仰逝者,还具备一定的防腐功能。1976年,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去世后,其遗体就被安放在一口由苏州东海水晶制成的水晶棺中。这口水晶棺展示了当时中国在石英玻璃技术上的成就,还顺利通过了8级地震试验,证明了其稳定性和耐用性。 尽管水晶棺有其独特优势,但其高昂的制作成本和相对较低的防腐能力相较于楠木棺材而言,是其普及程度不如楠木的原因。一级水晶的使用确保了水晶棺的质量,但也大大增加了成本。这种成本与效果的权衡,使得水晶棺虽然珍贵,但在实际使用中并不广泛。 1977年8月,毛泽东主席的水晶棺正式完成。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一段长达十个月的艰苦研发和制作历程。 起初,国家地质总局承担了为毛泽东主席制作水晶棺的重任。由于需要的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大块水晶,普通的挖掘方法难以满足要求。因此,选择了来自东海的水晶作为原料,这种水晶以其高纯度和优良的物理特性而闻名。从东海采集回来的水晶总重达32.2吨。 制作水晶棺的过程中,大板的焊接工作尤为关键且困难。由资深技师石维成主导的焊接工作,需要在极高温度下进行。他们使用的是氢氧焰喷射灯,这种灯的温度可以超过2000℃,能在瞬间使水晶熔化,完成焊接。在焊接过程中,石维成穿戴着厚重的金属防护服,同时还要有人不断往他身上浇水以降温,确保安全进行操作。 此外,水晶棺的制作还涉及到高科技的应用。例如,为了保持棺内气密性,防止遗体腐败,技术团队还对棺材板进行了特殊处理,确保棺材密封,还要保证棺材内无任何气体交换。此外,还进行了光学处理,使得观看棺内遗体时视觉上不会有任何变形或变色的问题。 通过这些复杂而精细的工序,高纯度的水晶板材得以制造并成功拼接。曹金瑞提到,这些板材的石英粉纯度高达99.9999%,在当时乃至今天,都是全球未曾有过的技术成就。 最终,这个由数块高纯度水晶板材通过精密工艺制成的水晶棺,展示了卓越的工艺水平,也体现了对毛泽东主席的崇高敬意。这个晶莹剔透、密封严密的水晶棺,成为了中国现代工艺和尊重历史的象征。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陈克铨教授指出,尽管水晶棺在视觉展示和某种程度上的防腐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但它并不能单独完成遗体的长期保存工作。真正有效的防腐方法需要依靠低温环境、避免阳光直射以及隔绝氧气这三个基本原则。这些措施能够极大地减缓遗体的自然分解过程。 在处理毛泽东遗体的具体工作中,陈克铨和他的团队在毛泽东去世后的首两小时内采取了排出体内血液的措施。这是因为血液一旦开始凝固,将大大增加保存遗体的难度。此外,为了让遗体的面容和皮肤色彩保持生前的状态,团队采取了不使用任何化妆品而是通过特殊的光源照射来维持遗体的自然色泽和面容表情。 这种高级的防腐技术并非中国独有。金日成和金正日的遗体防腐处理就在俄罗斯专家的帮助下完成。而俄罗斯对于这方面的技术非常成熟,自从苏联时期以来,列宁遗体的保存技术就一直是国家的机密之一。 通过与国际专家的合作以及对历史经验的学习,中国在遗体保存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这种跨国界的技术交流彰显了全球科学共同体的合作精神,也体现了对于历史人物遗产保护的重视。通过这些复杂而精细的技术处理,领导人的遗体得以在尊严与尊重中被永久保存,成为国家历史与文化记忆的一部分。 来自 韩振书编著. 曲阳问匠[M].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