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关于“金刚”的翻译 金刚,据说是梵文Vajra的意译。本来是指吠陀和印度神话中

关于“金刚”的翻译 金刚,据说是梵文Vajra的意译。本来是指吠陀和印度神话中的狼牙棒、粗棒,是众神之王因陀罗的武器。在佛教中,金刚以其譬喻坚固、锐利、能摧毁一切,成为坚固、不灭的象征。古印度兵器金刚杆也作为丰产的象征,也曾作为公牛生殖器的形象,在佛教密宗中则表示伏魔、断烦恼、坚利智的法器。 如果此说为真,那从梵语Vajra翻译为中文“金刚”,用来形容勇猛精进坚不可摧的护法力士倒还算形象到位。 动画《变形金刚》(Transformer)翻译的很好,把“金刚”直接给整活了,以前“金刚”只是佛教护法,用到的是“金刚”的意象。“变形金刚”则直接外显了“刚性金属”的含义,相当于把“金刚”最原始的本意给挖掘出来,赋予给了一群外星金属机器人,让“金刚”的对象和“金刚”的本意及意象完美匹配,妙不可言。 电影《金刚》(King Kong)的翻译就很烂,翻译成“金刚”,用的是音译,king音译为金,kong音译为刚,这样翻译不能说不对,但合起来叫“金刚”就跟“对象”差的十万八千里了。 King Kong是一只虚构的巨型生物,外形类似于大猩猩,音译成“金刚”,估计是译者想取护法金刚“高大威猛”、“力大无穷”的意象,但护法金刚是一个佛教角色,跟“王”并不对等,毕竟只是个力士嘛。人家辛巴还叫“狮子王”呢,堂堂“巨猿王”成了看大门的护法金刚? 某百科对金刚译名的解释是: “金刚”取自“King Kong”的汉语音译,巨猿本名为“Kong”,“King”一词则是人类对康冠以的头衔,所以的意为“百兽之王康”。不过我国古代曾从佛教中引入“金刚”一词,恰能体现康的强大力量,也算得上是信达雅齐全的译名了。 嘿,不仅把“金刚”的翻译吹成信达雅,还把Kong音译为“康”,康有为泉下有知,不知道看到这个巨猿同姓亲戚会怎么想……另外,百兽之王辛巴也很生气,“百兽之王康”?置于我狮子王辛巴于何地?! 按照信达原则,可以意译为“巨猿王”,也可以音意结合翻译为“恐王”(Kong音译为恐,King意译为王)。 跟《金刚》类似的败笔翻译还有电影《人猿泰山》(Tarzan the Ape Man),影片讲述了英国女孩珍与父亲及男友一起前往非洲探险,被泰山从树丛中救出,并与其产生爱情的故事。Tarzan如果音译成“坦赞”,相信国人可以秒懂,毕竟中国给非洲援建过坦赞铁路,一提坦赞就会联想到非洲,而故事发生地以及影片取景地(塞内加尔)确实就在非洲。结果翻译成了“泰山”??啊?这?跟我们的泰山有半毛钱关系?赤裸裸的碰瓷!臭不可闻! #信达翻译##金刚##人猿泰山##变形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