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2020年,非洲地区的芝麻年产量已经超过400万吨,占全球芝麻产量的60%以上。

2020年,非洲地区的芝麻年产量已经超过400万吨,占全球芝麻产量的60%以上。饭都难吃饱的非洲人,为啥大量种植芝麻,而不种水稻玉米填饱肚子呢? 非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长着一种神奇的植物——芝麻,它扎根于贫瘠的土地,沐浴着热烈的阳光,孕育出饱满的果实,为非洲人民带来希望和财富。 然而在这片“芝麻飘香”的土地上,却始终萦绕着一个令人心酸的疑问:为什么非洲人民连饭都吃不饱,却依然固守着芝麻种植,而不去选择水稻、小麦这些能够填饱肚子的粮食作物呢? 难道他们真的如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懒惰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长期的殖民统治,给非洲人民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也造成了非洲农业发展畸形的现状。殖民者为了攫取最大利益,强迫非洲人民种植经济作物,并有意识地压制粮食作物的种植,导致非洲人民在独立后依然缺乏粮食作物的种植技术和经验。 再加上非洲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农产品储存困难,进一步加剧了粮食短缺的困境。试想一下,辛辛苦苦种植出来的粮食,还没来得及吃,就因为储存不当而腐烂变质,该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情啊。 面对困境,非洲人民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们渴望改变,渴望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让非洲的土地上长出更多能够填饱肚子的粮食。 追溯历史便会发现,芝麻与非洲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上千年前,芝麻就起源于非洲,并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它早已适应了非洲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无需过多的照顾,便能茁壮成长,这对于饱受战乱和自然灾害侵扰的非洲人民来说,无疑是上天的恩赐。 试想一下,如果他们选择种植水稻、小麦这些对生长环境要求更为苛刻的粮食作物,且不说需要重新学习复杂的种植技术,单单是面对变化莫测的自然环境,就足以让他们望而却步了。 毕竟在非洲,一场突如其来的干旱,一次肆虐的虫灾,就可能让辛苦耕耘一年的希望化为泡影。 而芝麻,则像是为非洲量身打造的“铁杆作物”,它生长周期短,从播种到收获只需三个多月,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风险。 而且芝麻的种植成本低,工序简单,即便是没有任何种植经验的农民也能轻松上手,只需在播种后定期浇水,待到成熟时节,挥舞镰刀收割,再轻轻敲打,便能收获满地的“黑珍珠”。 也正因如此,多年来,非洲一直以盛产经济作物而闻名于世,除了芝麻,还有可可、腰果等,为非洲带来了宝贵的外汇收入。 而且近年来,中国秉持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积极与非洲国家开展农业合作,派遣经验丰富的农业专家前往非洲,手把手地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中国专家的指导下,非洲农民逐渐掌握了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种植技术,粮食产量也得到了稳步提升。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非洲人民一定能够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梦想,彻底摆脱饥饿的困扰。到那时,非洲的土地上,不仅有飘香的芝麻田,还会有金灿灿的麦田,以及绿油油的稻田,为人民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信息来源:《非洲重要特色农作物产业情况》驻非盟使团经济商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