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美国万万没想到,中国在藏区干了一件大事!耗时16年,投资664亿,这件事情让世界

美国万万没想到,中国在藏区干了一件大事!耗时16年,投资664亿,这件事情让世界为之震动,截断大江,利用江流落差完成了一项超逆天的神级工程,一滴水连续发电19遍,到底是什么样的工程才能做到呢? 这就是位于四川雅砻江干流上的两河口水电站,于2021年9月正式投产发电,是利国利民的又一大重点工程。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并不意外,两河口水电站的建成,不仅是中国基建实力的体现,更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从万里长城到港珠澳大桥,从青藏铁路到复兴号高铁,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奇迹。 西方国家总是习惯性地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尤其是对中国雄心勃勃的基建项目。当两河口水电站的宏伟蓝图徐徐展开时,不少西方媒体又开始了一波“唱衰”操作。偏远?恶劣?不可能?他们抛出一连串的质疑,似乎笃定这个项目注定会成为中国基建史上的败笔。 雅砻江这条发源于青藏高原腹地的“怒江”,如同一条巨龙,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崇山峻岭间奔腾咆哮。 高海拔地区混凝土浇筑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低温环境下如何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论证,中国工程师们终于找到了一种特殊的混凝土配方,成功攻克了这一难关。 而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一滴水循环利用19次”的技术奇迹,雅砻江水资源丰富,但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滴水,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国工程师们创新性地采用了多级水库调度、梯级电站开发等技术,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到了极致,创造了世界水电史上的奇迹。 时间见证了中国工程师们的汗水和智慧,2022年,随着最后一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这座被誉为“雪山深处的巨龙之心”的两河口水电站,终于露出了它雄伟的真容。 207米高的世界级面板堆石坝,巍然屹立于雅砻江上,三百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每年可提供一百一十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点亮了雪域高原的万家灯火。 这里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也是自然环境最为严酷的地方之一。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冬季气温动辄跌破零下几十度,山路崎岖难行,常年积雪覆盖,仿佛与世隔绝。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西方媒体的质疑似乎也并非毫无道理。 可他们却低估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毅力,更低估了中国工程师的智慧和创造力。 面对挑战,中国工程师们没有退缩,反而将这视为一场向极限挑战的“珠峰攀登”。国家也给予了这个项目最大的支持,巨额资金的投入,如同攀登者背后的有力后盾,为他们保驾护航。 一场攻坚战就此打响!无人机腾空而起,对雅砻江流域进行地毯式的勘测,绘制出精准的三维地形图;工程师们借助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各种复杂地质条件进行模拟分析,寻找最佳施工方案;为了获取最精确的数据,他们不惜徒步穿越崇山峻岭,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 一个个技术难题,如同横亘在工程师们面前的险峰,需要他们逐一攻克。 两河口水电站的建成,震惊了世界,西方媒体曾经的质疑和嘲讽,变成了“啪啪”打脸的声音,他们没有想到,中国工程师们竟然真的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现实。 如今,两河口水电站如同雪山深处的一颗明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它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西南地区的清洁能源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信息来源:《壁立千仞、攻克世界难题,中国16载筑“挂”绝壁上的水电站》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