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是明,清是清 明清,明清,经常连用,其实明和清是体制完全不同的两个朝代。 简单的说,明朝是人民帝制,人民与皇帝是利益共同体,一起防备官吏贪污腐败。清朝是权贵帝制,皇帝与权贵狼狈为奸,与广大人民为敌,始终防备人民起义。 《清实录》记载道光二十二年四月六日,道光问军机大臣英国的情况,达洪阿能写出六千字的回复,讲述了英国的地理、政治、经济等。 满人一边自学,一边防止汉人得知这些信息,康熙禁止汉人跟外国人接触,禁止外国人翻译书籍到国内,汉人根本没有机会接触现代化。 所以哪里有什么闭关锁国?满清高层一直门清,从来只有锁汉人的关,闭汉人的国,在大清,蒙昧的一直是汉人平民,满清高层几百年都清醒得紧。 他们知道工业革命,知道法国大革命,知道机械和蒸汽机,知道西欧的基本情况。 但他们不能让这些强大的生产力进入中国,一旦汉人学会了这些技艺,满清贵族的统治就要受到威胁。 满人采用的这种统治手段,叫“驭鹰术”,就是像养鹰一样,“只有使民众永远处于半饥饿半愚昧状态,才能使民众为了生存奔波辛苦,无暇思考和反抗,乖乖地做一辈子奴才。” 几百年后,当鲁迅看着国人蘸血的馒头,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时,其实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满清276年统治造成的。 是满清的统治污染了华夏文明,使华夏民族变得丑陋、愚昧、贫穷、肮脏、卑劣、呆滞、麻木、人格扭曲、道德崩坏。 大清不把人民当人培养,而把人民当半奴培养,为了让民众处于愚蒙状态,大清故意不让平民接受教育,除了汉族地方士绅后代能读书,大多数平民没有资格读书识字,哪怕能读书,也是乾隆这样篡改涂抹过的书籍。 在明朝万历年间,全国识字率约20%,而到清末时,因为清摧毁了全国绝大多数私塾,识字率下降到不足1%。 这个数据是晚清政府自己公布的,1909年学部进行第三次教育统计,全国在校学生不过100多万,全国粗通文墨者仅约300万左右,而全国人口4亿,还不到1%。 清廷统计这个数据,是为了搞立宪,原定于到1916年,将全国识字率提升到5%。 知乎用户“何必西天万里遥”用细节补充了满清的教育状况。 他原是湖南一家电视台工作人员,去采访市志办修市志时,看到了大量未经篡改的老县志,县里记载顺治时,本县有十七所私塾,到乾隆时仅剩一所,“未经允许开私塾者,斩立决!家学所授课业,需要审查,如有不合经理者,以谋反论处,斩立决!” 教育水平的低下,以致于道光年间两村千人械斗,县衙抓人处理,发现两村五千多人,居然没一个会写名字。 #明朝# #清朝#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