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动脉被切,中国再抛24亿美债,美联储自救,最大接盘国现身。 7月18日,美国财政部公布了5月份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对美国国债的态度。 在这份报告中,中国和日本这两个最大的美国海外债主双双减持美债:中国减持24亿美元,持仓降至7683亿美元;日本减持220亿美元,持仓降至1.13万亿美元,仍然是美债的最大持有国。 然而,与此同时,英国却反其道而行之,增持了131亿美元的美债,持仓规模达到7234亿美元,成为第三大持有国。 中国为何选择继续减持美债?美元的信誉受到削弱,特别是在美国频繁利用美元进行经济制裁的背景下,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然而,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这一地位使美国能够通过美元霸权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收割。 这种优势也成为了美国政治工具的一部分。特别是在俄乌冲突期间,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冻结其海外资产,这一举动让全球对美元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各国开始意识到,美元不仅是经济工具,更是美国实现政治目标的武器。 为了应对自身的债务危机和高通胀,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采取了连续加息的政策。 这些措施虽然暂时缓解了国内经济压力,但也导致了美元的大幅升值,使得其他国家的货币如日元、泰铢和印尼盾等相对美元汇率大幅下跌。 这些国家在美元霸权下被迫接受经济损失,开始寻求降低对美元的依赖。 在这种背景下,全球“去美元化”趋势显著增强。中国和日本作为美国最大的债主,纷纷减持美债,而英国却在此时增持,成为了最大接盘国。 这一反常现象值得深思。英国增持美债的举动,可能是为了在国际经济动荡中寻求稳定,也可能是与美国达成了某种经济上的妥协。 面对全球“去美元化”的潮流,耶伦公开表示,要“保护美元”,强调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不可替代。 然而,她也承认,随着对他国制裁的范围和力度不断增加,美元的国际地位面临重大挑战。 耶伦的言论反映了美国政府对当前国际经济局势的深刻担忧,以及对维护美元霸权的迫切需求。 而中国持续减持美债,是反霸权的一部分,更是国家战略。 通过增加黄金储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在为未来可能的国际金融动荡提前做好准备。 同时,减少对美债的依赖,降低了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受到美国掣肘的风险。 总的来说,美国利用美元霸权进行全球经济收割的企图已经逐渐显露出失败的迹象。 中国和日本的减持行为,代表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对美元霸权的反感和抵制。 而英国的增持,虽然看似为美国经济打了一针强心剂,但长远来看,全球“去美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这场无声的博弈,正悄然改变着国际经济的格局。 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挥舞的美元这把“双刃剑”,在为其带来短期利益的同时,也种下了长期不稳定的种子。 各国通过抛售美债、增加黄金储备、建立替代结算体系等方式,正在逐步摆脱美元的束缚。 未来,国际金融体系将更加多元化,美元的霸权地位必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