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54年,画家黄胄在拉萨救了一只狗,此后这只狗陪着他,形影不离。后来黄胄要回兰

1954年,画家黄胄在拉萨救了一只狗,此后这只狗陪着他,形影不离。后来黄胄要回兰州,临行前把狗拴在拉萨,乘车去坐飞机。不料,刚到机场,就看那只狗趴在地上望着他。 “水墨四绝”是新中国画坛一段佳话:齐白石的虾,灵动活泼;李可染的牛,沉稳厚重;徐悲鸿的马,奔腾激昂,而黄胄,则以憨态可掬、个性鲜明的驴,在画坛独树一帜。 黄胄尤爱画动物,而他与狗的故事,更是在艺术圈内传为美谈。在他看来,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它们身上那种纯粹、无私的品质,让他感动。 那是1954年,青藏公路通车时,黄胄作为随军记者来到拉萨采风,期间他偶遇了一只流浪狗。 这只狗身患疾病,瘦骨嶙峋,看起来命不久矣。看着流浪狗可怜的样子,黄胄念它为保卫牧区做出过贡献,便动了恻隐之心,毅然将它带回住处,并四处求医问药。 在黄胄的悉心照料下,狗的病情逐渐好转,最终恢复了健康。 病愈后的狗对黄胄充满了感激之情,形影不离地跟随在他身边。黄胄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甚至在他离开拉萨前往机场时,这只狗也一路追随。 当时黄胄要返回兰州了,走之前特地喂了流浪狗最后一顿饭,随后将其拴在了住所旁,不料在抵达机场后,那只流浪狗竟神奇般的出现在他眼前。黄胄将它托付给机场的同志后,最后才强忍泪水离开了。 这段经历让黄胄深受感动,也让他对狗这种动物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笔下的狗,或活泼可爱,或忠诚护主,无不展现出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动物的深厚感情。 黄胄画驴那更是一绝,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黄胄就与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养驴、观察驴,甚至亲自赶着驴车卖豆腐,与驴朝夕相处,同甘共苦。这段经历,让他对驴的习性、神态了如指掌,也让他对这种勤劳、善良的动物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他笔下的驴,或悠闲自在,或负重前行,无不透着一股子灵气。黄胄画驴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动物的尊重,以及日复一日的观察和积累。 在黄胄看来,无论是驴、狗,还是其他动物,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或许平凡,或许微不足道,但却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关爱。而他之所以选择这些寻常的动物作为绘画对象,正是因为他想通过自己的作品,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 黄胄于1925年出生在河北蠡县,原名梁淦堂,自幼便显露出极高的艺术天分。他师从赵望云、韩乐然两位大师,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1949年5月,黄胄参军入伍从事美术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有机会走遍祖国大江南北,也为他日后的艺术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黄胄一生都在践行着这句话,他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融入到作品中,创造出大量反映普通劳动者生活和情感的佳作。 他笔下的驴、狗,以及其他动物,都不是简单的描摹,而是经过艺术加工和升华的产物。它们是黄胄情感的寄托,是他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悟。 黄胄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高超的绘画技巧,更在于他那颗热爱生活、关注民生、尊重生命的赤子之心。他的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充满了人情味,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他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用画笔播撒着爱的种子,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他的作品也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宝贵财富。 信息来源:《流传至今的古代“名犬” 【2】》雅昌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