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这样的女人,没人敢娶。”安徽,33岁女子卖烧饼苦干12年,每天4点半起床,晚上

“这样的女人,没人敢娶。”安徽,33岁女子卖烧饼苦干12年,每天4点半起床,晚上11点睡觉,每天卖3000张烧饼,自愿将攒下的钱,全部交给父母,给弟弟买房买车,连店也过户给弟弟。自己不仅没结婚,连恋爱的时间都没有。 而面对众人的议论纷纷,女子的弟弟也出面澄清了,他表示姐姐新开了两家门店后,其中一家由他负责经营,每天也是四点起,忙到八点多才能休息,并没有一直吃白饭,同时他也特别感谢姐姐,是姐姐撑起了这个家。 “扶弟魔”这个在网络上反复出现的词,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对“姐姐是否应该无条件帮助弟弟”这一话题的复杂心态。 2022年11月,一位姓潘的女士,就因为将自己辛苦攒下的百万积蓄全部给了弟弟,而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2012年,潘女士结了婚,但婚后为了给父亲治病,也为了养家糊口,潘女士和丈夫长期奔波于上海、南京等地,拼命地想要抓住每一个赚钱的机会。 结婚第二年,她便迎来了自己的孩子——一个健康的男孩,2018年,为了方便儿子上学,潘女士一家回到了老家,租了一间不大的店面买起了烧饼,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她还学习了如何做牛肉粉丝汤。 但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而婆家对她在经济上补贴娘家的不满,也为这段婚姻埋下了导火索,最终这段婚姻走到了尽头。 潘女士的人生,像一部充满辛酸与奉献的纪录片。她出生在安徽定远的一个农村家庭,家中共有三个小孩,她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 贫困像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着她的童年。父亲身患重病,无法承担家庭重担,作为长女的潘女士,早早便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初中毕业后,为了补贴家用,她放弃了学业,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打工之路。 十八岁时,潘女士在江苏常熟学习制作烧饼,之后便自己推着小车在街上叫卖。 离婚后的潘女士,没有时间悲伤,她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烧饼店上。每天凌晨四点半起床,一直忙碌到深夜,风雨无阻。 四年时间,她攒下了一百多万,这每一分钱,都浸透着她的汗水。可令人惊讶的是,她竟然将这笔钱全部给了弟弟,用于买房、买车、结婚。 消息一出,网友们炸开了锅。有人赞扬潘女士的无私奉献,认为她是“中国好姐姐”的典范;但也有人质疑她的选择,认为她过度牺牲了自我,没有为自己考虑未来。 面对网友的质疑,潘女士则表示自己并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她,等到弟弟结婚成家后,她再考虑自己的事。在她看来,帮助弟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弟弟过得好,父母才能安心,父母安心自己才能安心。 潘女士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力量,也引发了人们对新时代背景下亲情关系的思考。“扶弟魔”现象的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在传统观念中,长姐如母,照顾弟弟被视为天经地义;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结构以男性为中心,女性往往被置于从属地位,她们的付出被视为理所当然。 然而时代在发展,观念也应该与时俱进。新时代的女性,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也承担着家庭的责任。如何平衡亲情与自我发展,如何在付出与回报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们无法评判潘女士的选择是对是错,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理解不同的选择。对于潘女士来说,也许看到弟弟过上幸福的生活,就是对她最大的安慰。 信息来源:《“卖饼12年给弟弟买房买车”当事女子:不在意扶弟魔说法,家里好我才能好》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