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位中国留学生在英国某地的公墓中,发现了5块中国100多年前的墓碑,周围杂草丛生,有3块墓碑已经倒塌,而上面雕刻的文字,让留学生肃然起敬。随后,他做了一件让所有中国人点赞的大事。 2022年6月,迎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刻,“福建舰”下水了。这一天,相信所有人的朋友圈都被刷屏了,航空母舰,那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终于成为了现实! 远在千里之外的英国纽卡斯尔市,一些漂泊海外的游子,也在这一天不约而同的前往一处墓地,他们站在一处不知名的墓地旁,或鞠躬、或敬礼、或摆放鲜花。 这是在干什么?明明是中国发生的大事,为什么要向英国人悼念呢?其实埋在这里的,正是中国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船员——北洋水师。 时间回到十九世纪中期,那时的中国,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曾经的天朝上国,沦为了任人宰割的鱼肉。 面对屈辱,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觉醒,他们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想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就这样,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开始了。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清政府才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但此时国内工业基础薄弱,根本无力建造现代化的海军舰艇。无奈之下,清政府只能花重金,向当时的海上强国英国购买军舰。 买军舰容易,开回去却是个难题,为了学习先进的造船技术和驾驶技术,清政府决定派遣一支接舰团队前往英国。 这支接舰团队,由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成员包括来自山东、福建等地的两百多名水兵。他们都是万里挑一的精兵强将,满怀着报国之志,踏上了前往异国的征程。 1881年,接舰团队抵达英国,开始了为期三个多月的学习和训练。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五位年轻的水兵,因为水土不服,不幸客死他乡。 这五位水兵,分别是陈受富、顾世忠、袁培福、连金源、连成魁,他们虽来自不同的省份,却有着同样的报国热情,最终埋骨异国,令人唏嘘不已。 受限于当时的条件,五位水兵的遗体无法运回祖国,只能就地安葬。接舰团队为他们在当地购买了一块墓地,立下了五块面向东方、刻着中文的墓碑,希望他们即使身在异乡,也能遥望故土。 完成任务的接舰团队,带着两艘先进的巡洋舰“超勇”号和“扬威”号回到祖国,为北洋水师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清朝的腐败无能,最终还是导致甲午海战的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五位水兵的英魂,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人遗忘…… 直到2016年,一名中国留学生在圣约翰墓园里,发现了这五块特别的墓碑。说它们特别,是因为这些墓碑上刻着的,不是英文,而是汉字。 这五块墓碑,有的已经倒塌,有的歪歪斜斜,周围杂草丛生,显得格外荒凉。墓碑上的汉字,也因为岁月的侵蚀,变得有些模糊不清。依稀可以辨认出,上面刻着五个中国人的名字。 留学生的发现,让这段尘封的历史重见天日。五位水兵的遭遇,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家文物局委托基金会对墓地进行了修缮,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也表示,将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五位水兵的故事,只是晚清中国海军建设的一个缩影,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为了改变民族命运,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如今,中国已经走过百年沧桑,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海军也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能够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惊人的相似。五位水兵的墓碑,是历史的见证,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砥砺前行。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海军将会更加强大,告慰那些英勇献身的先烈们。 信息来源:《揭秘:为何中国北洋水师会有人埋葬在英国?》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