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东方魔稻”再次发力!中国科学家开创性地用水稻和竹子进行杂交,结出的竹稻可长一米

“东方魔稻”再次发力!中国科学家开创性地用水稻和竹子进行杂交,结出的竹稻可长一米多高,闻起来还有淡淡的竹子清香,真的能吃吗? “吃了吗?”这句中国人打招呼的常用语,背后是千百年来对粮食的重视,而米饭作为餐桌上的主角,也见证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力量。 从解决温饱到追求品质,中国的水稻种植技术不断突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竹稻”。 很多人可能难以想象,竹子这种生长在山野的植物,竟然能和水稻杂交,结出清香四溢的竹稻米。这项颠覆认知的创举,源于一位执着的科学家——钟章美,和他长达数十年的科研攻关。 竹稻米拥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经检测,竹稻米富含钙、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其中钙和硒的含量远高于普通大米,甚至超过了泰国香米和日本“月光米”。 竹稻米还拥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煮熟的竹稻米,米粒细长饱满,晶莹剔透,散发着淡淡的竹子清香,令人食欲大增,而入口之后,更是齿颊留香,软糯可口,回味悠长,与普通大米相比,口感更胜一筹。 而从种植角度来看,竹稻更是优势明显。由于继承了竹子生长快、抗逆性强的特点,竹稻的生长周期比普通水稻短,产量却更高。同时竹稻的种植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其具有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等优点,更加环保健康。 1959年,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钟章美的脑海中萌芽:能否将竹子和水稻杂交,培育出兼具两者优势的新品种? 这个想法在当时看来近乎天方夜谭,因为竹子和水稻,一个是生长在山坡上的高大乔木,一个是生长在水田里的低矮草本,两者无论从形态还是习性上,都相去甚远。 但钟章美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经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和实地考察,他发现竹子和水稻虽然外形差异巨大,但在植物分类学上却同属于禾本科,并且拥有相同的染色体条数,这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着杂交的可能性。 确定了目标后,钟章美开始了漫长的实验探索。经过反复比较,他最终选择了青皮竹作为竹子母本,因为它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而水稻品种的选择,也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最终才找到一种能够与青皮竹成功杂交的水稻。 1971年,经过十多年的艰苦攻关,钟章美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三颗饱满的竹稻米种子。这标志着竹稻杂交实验取得了初步成功,也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为了培育出性状稳定、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竹稻品种,钟章美和团队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田间试验和品种选育工作。他们花费了数年时间,不断优化种植技术,最终培育出了一系列优良竹稻品种,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种植。 竹稻米的成功,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局限,将科技创新融入到水稻种植的每一个环节,为中国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更重要的是,竹稻米的出现,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提供了新的选择。在全球气候变化、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的农作物品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而竹稻米的成功,为我们探索未来农业发展方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一粒普通的米饭,到清香四溢的竹稻米,我们看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力量,也看到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希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让更多像竹稻米一样的优质农产品走上百姓餐桌,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信息来源:《远缘杂交:一场物种间的“跨界”》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