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青藏铁路两侧的“铁棒”,一根造价约20万,插了15000多根,就像禁卫军一样排列

青藏铁路两侧的“铁棒”,一根造价约20万,插了15000多根,就像禁卫军一样排列整齐,它有什么用?如果没有这些铁棒火车就不能正常通行了吗? 你可能看过无数次青藏铁路的照片,雄伟的雪山、广阔的草原,还有那蜿蜒向前的铁轨,勾起你对远方的无限遐想。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过,在这壮丽景色中,还隐藏着一排排不起眼的“铁棒”?它们静静地伫立在铁路两旁,每隔一米一根,就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条“天路”。 这些“铁棒”可不简单,据说一根造价高达二十万元,美国就曾想高价购买这些铁棒技术,但遭到了我们的拒绝。 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又为何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看看这些深埋冻土的“金箍棒”,如何在极寒高原上保障铁路安全运行的。 事情还得从青藏铁路的建设说起,这条连接西藏和内地的钢铁巨龙,途经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冻土区。青藏高原冬季严寒,气温骤降,水渗入土壤后结冰膨胀,与土壤冻结在一起,便形成了冻土。 而这些“铁棒”就是解决冻土难题的办法,它们叫做热棒,长约七米,其中五米埋在地下,剩下的部分则露出地面,外形酷似一根电线杆,上面还缠绕着许多铁皮和铁丝。但这些可不是装饰,而是热棒的散热片。 热棒又称单向热导管,看似一根普通的“铁棒”,其实却非常复杂。 热棒的内部是真空结构,底部填充着沸点极低的液氨,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吸热-蒸发-散热-冷凝”的循环过程。 夏天的时候,土壤温度升高,热棒底部的液氨吸收热量后蒸发成气体,并上升到顶部的散热段。散热片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气态氨遇冷凝结成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回流到底部,完成一次循环。 你可能会问,热量不是从高温传向低温吗?为什么热棒能让热量“反着走”?这就是它的神奇之处。 热棒内部的特殊结构,使其只能单向传热,就像一个“温度阀门”,只允许热量从地下向上方传递,从而带走土壤中的热量,保证冻土的稳定性。 冻土的存在,给铁路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冻土坚如磐石,挖掘施工异常困难;冻土在不同季节会发生融化和冻结,导致路基不稳,极易发生变形,严重威胁铁路安全。 为了解决冻土难题,科学家们绞尽脑汁,最终研发出一项“黑科技”——热棒技术。 据统计,青藏铁路上安装了超过一万五千根热棒,平均每隔一米就有一根,守护着这条“天路”。 如今热棒技术仍在不断发展,科学家们正致力于提高其效率、降低成本,并研发新型材料,增强其耐久性。相信未来热棒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解决更多工程难题,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一根根看似普通的“铁棒”,却蕴藏着中国工程师的智慧和汗水,它们是青藏铁路上的“温度卫士”,也是中国科技实力的象征。下次当你乘坐火车,穿越雪域高原,欣赏窗外美景时,别忘了向这些默默奉献的“铁棒”致敬。 信息来源:《为什么要在青藏铁路两边插上1.5万根铁棒?》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