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10国赴华参会,中方邀请名单里,唯独没有印度?莫迪不淡定了。 7月23日至28日,第5届中国—南亚合作论坛在昆明举行,各国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区域合作的新愿景。 然而,印度并未派官方代表出席,印度媒体迅速指责中国没有邀请印度,认为这是中国试图在南亚地区扩大影响力的体现。对此,印度总理莫迪显得尤为不安。 实际上,中国—南亚合作论坛自创办以来,每年都会邀请包括印度在内的所有南亚国家。 印度参加了几届后,莫迪政府近年来却不再派代表出席。今年论坛的情况也类似,中方向印度发出了邀请,但新德里当局选择了拒绝参加。 中印关系的紧张源于多方面,特别是边境问题。自中印边境冲突以来,印度暂停了不少双边和多边合作。 上合组织举办的高层会议,印度也是消极参与,甚至拒绝与中国接触。俄罗斯曾提议举办中俄印三方会议,也被印度拒绝。 此外,中印直航客运航班至今未恢复,两国间也没有常驻记者。 这种情况下,印度不来参加中国举办的论坛并不奇怪。 然而,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南亚国家开始主动寻求与中国合作。 例如,马尔代夫新当选总统穆伊兹在上任后首先访问中国,而非印度,这引起了印度媒体的高度关注。 印度在南亚的领导地位正受到挑战。莫迪上任后,希望将印度打造成全球性大国,并视中国为有力竞争者。 然而,过去这些年,中印综合国力的差距并未缩小,反而越来越大。 中国在斯里兰卡、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的重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汉班托塔港、科伦坡港口城、“中尼铁路”、中巴经济走廊等,使得印度感到自己的战略空间被挤压。 这种竞争心理让印度对中国充满敌意。 印度媒体《第一邮报》错误地报道中方未邀请印度,实际上这是印度自我“排斥”南亚合作的行为。 印度媒体一再夸大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并称中国试图战略性地将印度排除出重要的地区对话机制。 尽管印度工商界和学者参与了该论坛,但印度政府的缺席却引发了媒体的负面报道。 但实际上,中国对南亚国家的合作是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 中国一贯欢迎印度参与区域合作项目,正如中国邀请印度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只要对区域共同发展有好处,中国都是欢迎了,而印度则不然。 印度应摒弃对中国的敌意,与中方携手合作,解决边境争端,推动各个领域的合作,促进中印与地区国家的共同繁荣。 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区域合作变得尤为重要。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合作不仅有利于区域的和平与稳定,也为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印度如果能放下成见,与中国展开积极的合作,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也能为南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力量。这才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正道。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