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对火灾知识又存在哪些误解? 大家好,我是小观,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火灾常识 生活中我们因火而引起的灾难可能就是火灾了。可燃物、点火源和助燃剂是引发火灾的三要素,火灾四面体就是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化学反应所形成的。 我们需要意识到,任何灾难发生都是有前兆的,虽然火灾是突发性事件,但火灾由小变大往往都有一个过程,从一开始的小火苗到一定范围的火势,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是有足够时间去应付火灾的。 自救固然很重要,但如果自救的知识有误,那将可能是加速灾情肆虐的催化剂。 首先,火灾来临时,切忌直接用手捂住口鼻穿过浓烟,这是因为火灾浓烟具有高温剧毒,走进去便是万丈深渊。 即便使用湿毛巾,也起不到根本性的防护作用,巨大的浓烟会很快稀释毛巾中的水分,进而导致人窒息而死。 与此同理的还有披湿被子逃生,这也是火灾逃生的一大误区,先不说弄湿被褥所浪费的宝贵时间,就是湿被子的重量也是难以承受的。 况且我们的口鼻也将直接暴露于浓烟之中,这种逃生方式一般只适用于小栋木质建筑,但对大部分高层建筑来说,显示是不适用的。 除了以上两种,我们接触到最多的应该就是卫生间避险了。 这主要是针对那些居住在高层,来不及避险的人,避开火源和浓烟,躲进相对潮湿的卫生间等待营救,但大多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仅是错误的,还可能会送命。 2010年上海静安区一幢高层发生火灾,一名高中女生被困家中,她就是因躲进卫生间而错过了最佳逃生时间,最后不幸遇难。 通过这一案例,也告诫我们,当火灾发生时,一定要在火势较小的情况下快速逃跑,记住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躲在室内。 即使躲在室内,也要快速关上门隔绝火势,再用湿毛巾和湿衣服堵住门缝,然后冷静下来等待救援,如果是有窗室内,可以打开窗,挥舞衣物引起搜救人员的注意。 如果有灭火器,我们使用时还要注意将火口对准起火根部,而非顶部和中部,不然也起不到灭火的效果。 遇到火灾,人们该如何逃生?以下几点才是打开火灾逃生的正确方式! 通常情况下,在火灾中罹难的人们大多不是被烧死而是被浓烟呛死的,这往往是错误的逃生知识所导致的。 当火灾发生时,拨打“119”消防救援电话通常是人们的第一选择,但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更应学会自救,谋求逃生的契机,为后续救援赢得充分的时间。 火灾逃生的时间关乎最终人员的生存数量。通常情况下,火灾由火苗壮大成滚滚浓烟,快则5分钟,慢也有10分钟,所以火灾发生时,火场疏散时间应控制在火燃起来的15分钟内最佳。 如果是楼道内失火,楼层不高向下可以跑到陆面上,来不及跑到地面可以向上爬到顶楼,记住要逆风跑而不要顺风跑,因为人跑的再快也不一定快过火势。 如果火势攻势大,必须要穿过浓烟逃生时,要用浸湿的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而且身体要尽量贴近地面前行,防止直立行走时吸入过多有毒气体。 除此之外,火灾发生时切忌乘坐电梯逃生,封闭的环境所带来风险性更大,万一电梯在下降或上升的过程中罢工,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果火灾发生在室外,而恰好你在室内而且距离火源很近,这时候千万不要开门,因为开了门就是引火入室了,正确做法应是堵住门窗缝,同时泼水降温。 火灾发生时,千万不要盲目跳楼逃生,可利用阳台或者水管进行自救,也可以撕下床单被套,做成绳索逃生,在这一过程中要记得用毛巾保护手心,顺着绳索来到安全区。 2015年浙江台州的一起火灾事故中,某小区的一个室外电动车棚发生火灾,火势直逼楼上住户,当时四楼的一家住户眼见无法下楼逃生,于是就用湿衣服将门缝堵住,然后开窗用手电筒作指引,最终成功获救。 俗话说,水火无情。火灾作为一种日常潜伏在我们身边的灾难,一旦发生,火势小及时扑灭倒还好,但如果形成强大火势,那将对我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挑战。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注意用火安全,更要补充正确的救火意识,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