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几乎贯穿一个人终生,从小学时候起,老师就让写简单的记叙文,到中学增加了写议论文、散文,有的对文学特别感兴趣的人还写诗歌或者小说,就连最不喜欢写作的人,至少每年要写工作总结吧!那么怎么训练自己的写作水平呢?

有三个经验,可供参考:一、打腹稿。意大利文学家克罗齐认为,文学作品必须经过人大脑的加工,写作只是将心里的所思所想写出来。将自己的灵感记在心中,再结合一些词句,然后写出来,不需要打草稿,如庐山瀑布一样飞流直下,成就了一篇好文。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经写了《滕王阁序》,而誉满华夏,被人称是中华第一骈文。他的写作习惯是心里已经有了灵感,并且有了诗句,然后蒙头大睡,醒后这些诗句,如汩汩流水绵延不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仿佛是梦里的情景,又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给人制造极美的感觉。我国的伟大文学家鲁迅曾经写了大量的诗句和文章,尤其是《孔乙己》和《阿q正传》,曾经是中学课本的重要内容之一,他有个写作习惯,就是躺在躺椅上闭目构思,形成段落之后,然后下笔如神,把那精美的文字一个一个写了出来。

二、仿写。有人露骨地说天下文章第一抄,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才华,不然就成了黔驴技穷。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就有这样的习惯,他将一篇优秀的文章记在心中,然后改动一些词句进行仿写,长此以往,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3、打草稿。灵感在人的大脑形成之后往往稍纵即逝,这就需要作家随时随地将这些灵感记录下来,以这个灵感为中心思想,然后展开想象,可以从纵向的从古到今和横向的从内到外,也就是古今中外,来进行论述。著名画家达芬奇就是一个狂热的打草稿创作者,他做的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在原草稿基础经过无数次的修改,终于完成了这个作品。我国行书第一大家王羲之,对于一个字,总要列出许多草稿,进行认真的比对,然后确定这个字,才在作品中体现出来,他写的《兰亭序》其中的“之”字有许多种写法,避免了在文章中千篇一律,有碍美感。

以上写作方法是前人的总结,在个人写作的过程中可以穿插其中,可以打腹稿,也可写下草稿,或者仿写别人的作品,根据不同题材不同内容,按照自己个人的习惯来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