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内蒙古1对夫妻生下儿子后不想要,连夜送给了村里刚丧子的贫农,贫农如获至宝。40年后,男孩成长为上校军官,进了研究院工作,想起86岁年老体弱的养父无人照料,一个举动让老父亲泪流满面。 当年2月份,一个男婴呱呱落地,这本该是令父母高兴的一件事,可夫妻俩却满面愁容。家里孩子太多了,他们生得起,可实在是养不活了。 看着怀里懵懂的小儿,夫妻俩虽然心生不忍,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四处寻找合适的养父母来代替自己照顾他,而刚刚丧子不久的董栋小映入了他们的眼帘。 董栋小是个老实人,村里人都说好,可偏偏不幸就找上了他。多年前,老婆跟别人看对眼了,两人就离了婚,之后两个年幼的儿子也接连去世,原本幸福的小家就这么没了。 在老母亲的开导下,董栋小勉强接受了这一切,却依然每日沉浸在悲伤之中,直到听说有人想把小孩给自己养。 没人知道董栋小有多高兴,只是他一口答应了下来。等正式接回来的时候,小孩也才两个月大,还是必须要喝奶水的年纪。 为此,董栋小毫不犹豫卖掉家里的猪和粮食,花钱请了个奶娘。眼看孩子一天天长大,没多少文化的董栋小终于想到了一个名字,“永在”永远在一起。 后来的那些年里,董栋小努力打工挣钱,将所有资源都堆到了董永在一人的身上,将他送进学校,供他读书。 那时候董栋小也已经快六十了,因为每日劳累,整个人越来越瘦弱。看到这样的父亲,董永在总是于心不忍,但他知道自己只有努力学习,才对得起父亲这般付出。 就这样,董永在成为了班里学习成绩的扛把子,日日啃着干馒头片挑灯夜读。面对如此优秀的学生,学校自然要了解一下,结果发现他只吃馒头不吃菜,因为家里太穷。 为此,学校专门给他开放了食堂,不仅让她免费吃菜,还把学费报销了。 这让董永在更加心无旁骛地学习,一举考上了内蒙古师范大学。那时候的大学生含金量可是高得很,村里人别提多惊讶了。 进入大学后,董永在开始朝着梦想中的样子发展,他勤工俭学,给父亲减少了不小的负担,后来又去当兵,在那里磨练了自己的意志,随后考上研究生,又读了博…… 十几年时间匆匆流逝,董永在也在天津安了家,而年迈的老父亲在老家孤身一人。这是董永在不愿看到的,他果断将老父亲接了过来。 后来董永在去北京读博士后,为了方便照顾老父亲,他找到领导表示想带着父亲一起上班或出差,领导稍作了解后,就答应了他,全了他这份孝心。 说起来,董永在其实早就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了,可在他心里董栋小就是自己的新生父亲,就算是到了今天父亲需要他来照顾了,他也觉得有父亲在身边才更安心。 (信源:带养父进京做博士后研究——中国军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