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远门时要在冰箱里放一枚硬币?一位50岁的阿姨告诉我,这能告诉你冰箱里的食物还能不能吃。 你试想过吗?结束一周忙碌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打开冰箱准备犒劳自己,却没注意里面的食物散发着异样的味道。 原来,因为小区停电,冰箱里的食物早已变质,曾经期待的美味变成了令人作呕的“生化武器”。更可怕的是,你浑然不觉,还把它们端上了餐桌…… 这样的场景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现代生活中潜藏的隐患,我们常常把冰箱视为食物的“保险箱”,认为只要把食物放进去就能保持新鲜,却忽略了冰箱断电带来的安全风险。 那么,如何才能在享受便捷的同时,确保食品安全,守护家人的健康呢?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按需购买,避免囤积过多食物,吃多少买多少,既能保证新鲜,又能减少浪费。新鲜的食物放在冰箱深处,即将过期的食物放在显眼位置,提醒及时食用,减少浪费。食物分量存放,避免反复冻融,影响口感和营养价值,也更容易滋生细菌。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冰箱并非万能的“保鲜神器”,它只是通过低温环境抑制细菌的生长速度,并不能彻底杀死细菌。一旦断电,冰箱内的温度就会逐渐升高,原本“休眠”的细菌就会迅速“苏醒”,开始疯狂繁殖,将食物变成细菌滋生的温床。 更“鸡贼”的是,一些经过反复冻融的食物,即使外观看起来完好无损,实际上细菌数量已经飙升,甚至可能产生毒素,严重威胁我们的健康。 那么如果我们要出一趟远门,又该怎样正确使用冰箱呢? 出发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蔬菜水果最好用保鲜袋或保鲜盒单独包装,避免水分流失和串味,影响口感。不要把剩菜当成“宝”,烹饪后的剩菜最好在两天内吃完,不要长时间存放,避免细菌滋生。出门前彻底清洁冰箱,特别是清理食物残渣,避免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记得出门前将冷藏室温度调低一、两度,这样即使突然断电,也能延长食物的保鲜时间。 而返家后可以根据“硬币测试法”,来判断冰箱断电情况,并根据食物状态判断是否可以安全食用,若是食物出现粘稠、发霉、变色等情况,应果断丢弃。 什么是“硬币测试法”呢? 其实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先准备一个水杯,装入大半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直至完全结冰,然后将一枚硬币平放在冰面上,出门前将其放进冰箱冷冻室即可。 在你回家后,只需观察硬币的位置,就能判断冰箱是否长时间断电。 若是硬币位置不变,说明冰箱没有断电或断电时间很短,食物安全。要是硬币沉入杯底,则说明冰箱断电时间较长,冰块完全融化后再次冻结,食物可能已经变质,需要谨慎处理。如果硬币位于冰块中间,可能是冰箱断电了一段时间,但时间不长,大部分食物还可以食用。 冰箱作为现代厨房的“标配”,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也不能一味依赖它,更不能忽视它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掌握正确的冰箱使用方式,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守护家人的饮食健康。 信息来源:《【实用】注意!冰箱里一定要放枚硬币,看完你就明白了!》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