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年,宰相裴炎写了“青鹅”二字,惨被武则天砍头,众大臣疑惑不解,武则天却冷冷说道:把这两个字拆开再看看。 “青鹅”二字,竟成了唐代宰相裴炎的催命符,然而这背后是武则天精心导演的一场政治清洗,也是两人权力博弈的最终章。 随着武则天临朝称制,她的权力欲望也越来越膨胀,她的一系列举动,让裴炎渐渐意识到,这个女人想要的不只是“垂帘听政”,而是整个李唐江山。 武则天追封自己父亲为王,裴炎搬出吕后临朝的例子进行劝谏,结果碰了一鼻子灰。武则天想要铲除李唐宗室,裴炎再次公开反对,彻底激怒了武则天。 李显继位风波,成了压垮两人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李显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裴炎坚决反对,并偷偷向武则天告密,武则天借机废黜了李显,改立更听话的李旦,进一步掌控了朝政。 至此,裴炎彻底看清了武则天的真面目,也为自己当初的选择追悔莫及。两人之间的裂痕,再也无法弥合。 684年,裴炎眼看着李唐江山落入他人之手,心中愤懑不已,此时,反对武则天的势力也开始集结。唐朝开国功臣徐世勣的孙子徐敬业起兵反抗,裴炎暗中与之取得联系,希望里应外合,推翻武则天。 机会终于来了,武则天计划外出巡游,裴炎准备趁机发动政变,然而天不遂人愿,一场大雨打乱了所有计划。情急之下,裴炎通过密信通知徐敬业改变计划,而这封密信,只写了“青鵝”二字。 这两个字,最终成了裴炎的催命符。密信被武则天截获,她看穿了对方想要表达的含义:“青”拆开是“十二月”,“鵝”拆开是“我自与”,合起来就是“十二月我自与”。 武则天毫不犹豫,下令将裴炎逮捕,并将其灭族。 裴炎出身名门望族,从小就志向远大,渴望权力。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受唐太宗李世民赏识。在李世民的提拔下,裴炎平步青云,官运亨通。 但李世民去世后,继位的唐高宗李治却对裴炎并不感冒,这让一心想当宰相的裴炎心生不满,开始另谋出路。 而此时,武则天正一步步走向权力中心,她精明强干,野心勃勃,对李治的软弱无能十分不满,意图掌控朝政。 两人各怀心思,一拍即合。裴炎需要武则天的支持来实现政治抱负,而武则天则希望借助裴炎的力量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就这样,他们联手废黜了李治,扶持毫无实权的李旦登基,开启了武则天垂帘听政的时代。 最终在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 有人说裴炎是忠臣,为了维护李唐江山不惜一切代价;也有人说他是乱臣贼子,为了个人私欲不惜背叛君主。 在那个波谲云诡的年代,权力就像是一剂毒药,让人迷失心智,最终走向毁灭。 信息来源:《朝野佥载》·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