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典藏文物赏析|西泠印社藏“西泠前四家”印章

钱江晚报 2024-07-29 15:09:32

潮新闻客户端朱琪

丁敬

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钝丁、砚林,别号龙泓山人、孤云石叟、梅农、玩茶翁、玩茶叟、砚林外史、胜怠老人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其“少不习举子业,年甫冠始折节读书”,个性孤高,读书无所不窥,虽“身厕佣贩,未尝自异”。乾隆元年(1736)丙辰举博学鸿词科,不就,布衣终生。为人性嗜金石文字,穷岩绝壁手自摹榻,证以志传。又工诗善书,尤精篆刻,被尊为“西泠八家”之首。著有《砚林诗集》《龙泓山馆诗钞》《武林金石志》等。

上下钓鱼山人2.7×4.1×1.7cm

“上下钓鱼山人”,青田石,尺寸2.7×4.1×1.7cm,原边款:“上下钓鱼山,见赵松雪《吴兴山水记》中,纪南吾友爱之,欲为其地渔长,求刻石章。岂将浮家泛宅苕霅间耶?垂纶鼓枻,吾亦乐之,纪南其从我乎?丁丑八月,敬老人并记。”印侧另有后人观款二则:(一)咸丰十年七夕,青田端木百禄、上虞徐三庚同观于越中。(二)辛酉二月赵叔孺曾观于沪。

此印系丁敬篆刻代表作,乾隆二十二年(1757)为弟子徐堂所作,时年六十三岁。印面老旧,包浆醇厚,三百年物望而可知。印文虽为鼎彝文字一类的古文大篆,但线条婉曲细劲,又不失浑厚。此类钟鼎文字出于商周时期,在形态上灵活多变,各臻其态,经过印家调和安排,流露出具有统一性的安娴韵味。古文字形笔画尚简,但同时保留了一部分象形特征,一些独特的文字构件能形成有趣的几何效果。此印中“鱼”字象形灵动,“上下”二字对仗巧妙,又善用饰点“·”(除作点外,常在大篆中替代横画),全印六字,除“山人”二字外,其余四字共使用八处“·”,形成首尾呼应的特色,堪称用心之作。

款文提及赵孟頫《吴兴山水记》,当为《吴兴山水清远图记》,是赵孟頫为元大德五年(1301)秋与其弟子陈琳合作《山水清远图》所写的叙记,原文为:“昔人有言吴兴山水清远,非夫悠然独徃有會于心者,不以为知言。……中湖巨石如积,坡陀磊磈,葭苇藂焉,不以水盈缩为高卑,故曰浮玉。浮玉之南,两小峰参差,曰上下钓鱼山。”

解读款文,徐堂当时曾有移家湖州上下钓鱼山之想,故向老师求作此印,应是丁敬经心志别之作。徐堂亦精篆刻,又善治印泥,本年曾调印色馈敬,丁敬为刻“徐堂印信”并赋诗答谢。

蒋仁

蒋仁(1743—1795),原名泰,字阶平。仁和人(今浙江杭州)。因得古铜印,改名蒋仁,更字山堂,又号真实居士、女床山民、吉罗居士等,斋名罨画溪山别院、磨兜坚室、吉罗庵。蒋仁精通六经,工诗。性孤冷,寡言笑,布衣终身,罕与世接。又工书擅印,不趋俗韵,篆刻以丁敬为宗而极具个性变化,苍劲中别饶逸致。后世辑其刻印有《吉罗居士印谱》等。

“廉”,作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端午,蒋仁是年39岁,边款云:

顽夫先生六法能入妙品,因为篆此印,配倪、黄三尺矾头山亦不落夹然。非优钵昙花也。辛丑五月五日女床山民蒋仁。

“廉”印为粗白文仿汉烂铜印风格,印面斑驳,不斤斤于破碎,可想见蒋仁挥刀之际大刀阔斧,一蹴而就的爽健。模拟烂铜印,故意在印面中突破线条的界限,将多个笔画并联、贯通,这就在线条以外,营造出独特的“块面”感,形成一种苍茫浑朴的视觉效果。前人在记述蒋仁书法艺术特色时曾说:“遇兴到时,若以墨瀋倾纸,不能辨字”。笔墨在宣纸上的渲化濡染,使字产生不可辨认的虚化模糊效果,从而由线条的趣味转化为块面轮廓的趣味。把蒋仁的书法和他具有“印文残破”效果的篆刻作品进行比较时,就会发现其共通之处。这种独特的书法美学效果,被蒋仁挪移到篆刻当中,形成了特有的篆刻语言。

黄易

黄易(1744—1802),初名黄芝,字缙祠。后改名易,字大易,号小松又号秋庵,斋名秋影庵、汉画室、小蓬莱阁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诗、古文、词皆精通,长于金石之学,与钱大昕、翁方纲、孙星衍、王昶并称“金石五家”。又工书,善绘事,尤精于篆刻,为“西泠八家”之一。其著作有《秋盦遗稿》《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小蓬莱阁金石目》《武林访碑录》等,另辑有《黄氏秦汉印谱》、《种德堂集印》等印谱传世。

南湖草堂珍赏书画印2.5×2.5×3.8cm

“南湖草堂珍赏书画印”,青田石,尺寸2.5×2.5×3.8cm,边款:“武堂先生藏书画之印,属同里小松黄易刻于铁冈。”此石款磨损严重,已伤字,印面左侧与上方中间颇有缺损,导致《中国篆刻丛刊》等印谱在收录时出现释文错误。此印为钱塘邵武堂所刻。邵武堂工诗画,收藏颇丰,惜生平失考。蒋仁称呼其为姑丈,曾在扬州为其刻“住近南湖上将家”一印,印文即取自其自作诗。此印为多字鉴藏印,本布局缜密,其无损时面貌大致与“梁氏春淙珍藏书画印”、“陈氏晤言室珍藏书画”相似,略显板滞,恰恰是后天的残损使得如今看来疏密相间,耐人玩味,或可称为“金石造化”,此种韵致半为天工,与黄易追求的金石磨泐趣味似可共通。隶书边款纯取汉法,工稳整饬,尤为精绝。

奚冈

奚冈(1746-1803),本名钢,字铁生,号萝龛、古水、蝶野子、散木居士、鹤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崧庵侍者等,斋室名翠玲珑馆、愚溪草堂、冬花庵等。原籍新安,后迁钱塘(今浙江杭州)。生平不事科举,寄情诗画,山水花石,逸韵超隽,画名远播日本。著有《冬花庵烬馀稿》。

汪氏书印1.8×1.8×4.8cm

“汪氏书印”,青田石,尺寸1.8×1.8×4.8cm,边款:“近世论印动辄秦汉,而不知秦汉印刻浑朴严整之外,特用强屈传神。今俗工咸趋腐媚一派,以为仿古,可笑。己丑正月,萝龛外史制于翠玲珑馆。”是印摹自丁敬同文印,为典型汉白文印式,用刀洁净简练,有孤冷生拙意味。奚冈篆刻直接地受到浙派宗师丁敬,甚至同辈好友黄易的影响。丁敬一直是西泠后七子刻意追摹的对象,对丁敬的模仿是他们习印过程中的必修课。奚家本与丁敬之子丁传、丁敬弟子何琪、陈灿等人为世交,自然有不少接触丁敬原刻的机会。从今存奚印来看,模仿丁敬的作品多达十余方,可证其习印历程。

奚冈早期楷书款多用双刀刻成,此印款大字以双刀、小字以单刀信手冲刻。其行草边款较为随性,大多不经事先书写而信手为之。正因为不需傍依,往往随笔画走势单刀冲刻,偶尔也辅以双刀,用刀的角度呈现出一种无规律的随性状态。又因为是以刀代笔,笔画线条远不及直接书写精准和灵动,却呈现出一种不计工拙的自然畅快和率尔操觚的疏离逸致。奚冈于篆刻力尊秦汉,此印与“寿君”边款所云:“仿汉印当以严整中出其谲宕,以纯朴处追其茂古,方称合作”一道,给出了奚冈对秦汉印章的美学理解:他认为“浑朴”、“严整”、“茂古”是秦汉印章的最美之处,“谲宕”或“纯朴”的元素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用“强屈”来改造字形、线条达到传“秦汉印刻”之“神”的境界,有其独特见地。

(作者为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教授)

0 阅读:5

钱江晚报

简介:钱江晚报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