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87年,美国一小伙花25万美元,买了张航空公司的无限次机票。多年后,航空公司

1987年,美国一小伙花25万美元,买了张航空公司的无限次机票。多年后,航空公司心疼地哭了,竟想花200万美金求回收。 1987年,美国航空做了一笔“亏本买卖”,他们以25万美元的价格,将一张“终身无限次头等舱机票”卖给了史蒂夫,这位年仅27岁的商业新贵。而这张天价的机票,在日后竟引发了一场持续多年的商战。 史蒂夫的“豪赌”,说白了就是看中这张机票带来的极致自由,他的生意遍布全球,时间就是金钱,随时随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他来说太重要了,更别说头等舱的尊贵体验和灵活的行程安排,可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得到的。 据统计,在拥有这张机票的二十多年里,史蒂夫累计飞行次数接近1.4万次,航程超过2400万公里,平均下来的话,每次飞行成本仅二十美元左右。 这对于史蒂夫来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极致体验,但对航空公司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巨额亏损。 眼看着史蒂夫越飞越“开心”,美国航空的内心却越来越崩溃。他们终于意识到,当初那笔看似稳赚不赔的买卖,如今却成了一个巨大的财务黑洞。 为了止损,美国航空决定跟史蒂夫“谈谈”,第一次谈判,他们希望史蒂夫能“高抬贵手”,减少使用机票的频率,但史蒂夫并没有同意,毕竟自己当时花了钱的,要不要坐那是自己的权力。 眼看软的不行,美国航空决定来硬的,他们提出以两百万美元的价格,回购史蒂夫手中的机票,但史蒂夫依然没有同意。 谈判破裂后,恼羞成怒的美国航空决定动用法律武器,他们试图从法律层面找到史蒂夫违规使用机票的证据。毕竟当初在购买协议中明确规定,这张机票不能用于商业盈利。 当初史蒂夫心里也清楚,把宝押在一张机票上风险不小,万一航空公司哪天倒闭了,他这二十五万美元可就打水漂了。 可对当时陷入经济危机的美国航空来说,二十五万美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至少能缓解一下燃眉之急。至于未来这张机票会带来什么效果,谁也说不准,先过了眼前这关再说。 就这样,史蒂夫和美国航空,各自带着自己的算盘,开始了一场豪赌。 “永久机票”到手后,史蒂夫彻底放飞自我。商务旅行?家常便饭!环球旅行?不在话下!周末带家人出去玩?随时出发! 可没想到,最终是航空公司的算盘落空了,而为了达到目的,美国航空甚至不惜重金悬赏,希望找到史蒂夫违规的证据。 最终证人出现了,他声称自己曾因错过航班而焦急万分,史蒂夫见状便好心邀请他一同乘坐自己的航班,并拒绝了他支付机票费用的请求。出于感激,他还是在下飞机前,偷偷将钱塞给了史蒂夫。 尽管史蒂夫坚称自己只是出于善意帮助他人,并没有利用机票谋取利益,但美国法庭最终还是判定他违反了购票协议,并收回了他手中的“永久机票”。 这场持续多年的“大战”,最终以美国航空的胜利告终,他们成功收回了那张给自己带来巨额损失的机票。但这场“胜利”背后,却隐藏着更大的代价。 美国航空在公众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被贴上了“唯利是图”、“背信弃义”的标签。 一张机票,引发的不仅是金钱的较量,更是商业规则、契约精神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度思考。在这场没有赢家的博弈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也看到了商业社会的残酷。 信息来源:《有人买了张头等舱永久使用票把航空公司逼疯了》环球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