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连乔叶自己都已经想不起,这是自己第几次回过头去看自己的长篇小说《宝水》,去回忆那些“跑村”“泡村”的经历。
但她依然有问必答、热情四溢,“金句”依然不时脱口而出……7月30日,由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新华书店集团等共同主办的“阅读面对面·重庆文学公开课”如约上新,现身现场的重量级嘉宾正是一年前凭借《宝水》收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乔叶。
真诚、直率,是乔叶给现场读者和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作家最想说的东西其实都在作品里,有一种说法是作家其实是比较忌讳在作品之外再进行阐释的。”当被问及《宝水》跟自己过往的作品相比有何不同时,乔叶先是这样直言道。但她很快就话锋一转说,“但当下,确实又需要作者走出来多和读者面对面,既要我手写我心,也要口述我心。”于是,这才有了她不断去回忆《宝水》创作点滴后带来的分享。
“70后长篇小说的突围力作”“乡土中国现代化的文学书写”……在去年斩获茅奖后,《宝水》收到的赞誉不计其数。事实上,在乔叶自己心里,这更像是一本还愿之作。
她说,自己开始写小说后就发愿要写一部故乡之书。“我是一个乡村孩子,这是给自己的来处一个交代。”乔叶表示,所以自己从个人感情出发写了《宝水》,“它其实就是一个乡村孩子怎么认识生我、养我的地方。很自然,也是深沉、困惑、痛苦在书里都有。”
回到书里,乔叶将故事的发生地设置在了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宝水村。小说主人公之一的地青萍,人到中年,被严重的失眠症所困扰。她提前退休后,从城里来到了这里。她开民宿、筹建村史馆……继而深度参与村庄发展的具体事务,同时亲眼见证着乡村的变迁。在这个过程中,地青萍自己的失眠症被逐渐治愈,宝水的生机和活力也重新焕发了出来。
无疑,乡土题材并不算新鲜。乔叶也坦言自己希望写出和前辈相比更新鲜的东西,“但我想说,我的笔下肯定也有传统的部分,我也希望大家看到后说,这就是村庄当下的状态,它就是新旧相互依偎的。”
翻开《宝水》,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方言土话更是看得人欢喜不已。比如一瘸一拐叫“一高一平”;喜欢、宠爱叫做“景”,“又景着你大侄女呢”;用开水快速烫菜不叫“焯一焯”,而是叫“澡一澡”;和乡亲们漫无边际的聊天叫做“扯云话”……
这都是乔叶“跑村”和“泡村”得来的。
她说的“跑村”就是利用各种采风的机会,去看了大量的乡村样本。“哪怕是写一个小村庄,我也希望它是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这就要靠‘泡村’。”但值得注意的是,乔叶说,自己“泡”到一个村子里,并非大家惯常所想的蹲点。“我一般是会定期回到河南老家住,周六、周日、小长假就去。长期跟踪观察,但又要和当地的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有距离感才能全面客观地观察。”
乔叶笑着说,在此过程中,自己更喜欢把自己视为一个潜行者。“在有的地方,我是作家的身份暴露后,很快就有村干部过来提供材料,我也已经感觉到农民在跟我说话时内心已经在筛选素材了。”而这些都不是乔叶想要的。“我就想大家把我视为一个面目模糊的中年妇女,去和乡亲们剥剥花生,听听乡村‘闲话’。”
《宝水》是乔叶写得最慢的一部作品,她自言不敢有任何游戏的心态。“对我而言,乡村经验极其宝贵,我不敢轻易动用,动了就一定要把它用好用尽。”
就是这样写出来的《宝水》,乔叶并不否认它是一个漫长的故事,但自己却一点也不担心。“我相信一定有读者静下心来发现那些我埋好的细节,一定会发现其中深沉、繁复的故事。”说到这里,她也笑着回想起在山村的生活点滴。
“稍微多住一段,你就会发现,到现在都还有人是跟着(二十四)节气来生活的。”乔叶说,这怎么可能会有三分钟一个小高潮,五分钟一个大高潮。乔叶说,那里也有恩怨,但请大家不要只用电视剧的情节来想象乡村生活。
上游新闻记者裘晋奕实习生程大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