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12个渔民捕鱼时捡回一条5吨重、7.5米长的死鲨鱼,拖回去虽然发臭了,但还是卖了19万。变质了的鲨鱼买去能干啥,为什么还值这么多钱? 因为这只鲨鱼是非常罕见的姥鲨,姥鲨作为世界上第二大鱼类,其巨大的体型和独特的生理结构,使其在科研、医药以及商业领域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它的鱼鳍可以制成名贵的天九翅,鱼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与高昂的经济价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姥鲨的生存现状却不容乐观。尽管拥有庞大的体型和看似凶猛的外表,姥鲨却是海洋中最温和的滤食性动物之一。它们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巨大的嘴巴和独特的鳃耙结构,是它们捕食的利器。 与其他凶猛的鲨鱼不同,姥鲨性情温顺,行动缓慢,它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甚至对人类的靠近也毫不在意。正是这种温和的性格和缓慢的动作,让它们在面对人类活动时显得格外脆弱。 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海洋污染以及栖息地破坏等因素,姥鲨的数量急剧减少。在过去一百多年间,全球范围内有记录的姥鲨捕获量仅有三条,其珍稀程度可见一斑。 为了保护这一物种,2021年起,我国已将姥鲨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016年4月,福建某港口,一辆大货车缓缓驶入,车上运载着一头体型巨大的姥鲨。 这头姥鲨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却依然吸引众人的目光。它的最终归宿,是一家即将开业的水族博物馆,它将被制成标本来展览。这头姥鲨的捕获过程,却充满了戏剧性。 时间回到几天前,江苏启东马上就要禁渔了,渔民们抓住最后的机会出海捕鱼,希望能有个好收成。 老朱和11名船员驾驶着渔船,满怀期待地驶向远方,然而事与愿违,连续多日的出海,他们遭遇了罕见的鱼荒。时间一天天过去,眼看着禁渔期临近,船员们的情绪也从最初的兴奋期待,变成了焦虑和无奈。 就在他们准备返航时,命运却和他们开了个玩笑。4月26日早上,浓雾笼罩着海面,能见度很低。渔船正准备返航,突然一个巨大的黑色阴影出现在海面上,随着海浪若隐若现。 捕了三十多年的老朱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条体型巨大的鱼,为了弄清真相,他们决定冒险靠近观察。 随着渔船逐渐靠近,一个令人震惊的景象出现在眼前:一头体型硕大的鲨鱼静静地漂浮在海面上,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后来经测量这头鲨鱼长7.5米,重1万斤,是非常罕见的姥鲨。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馈赠”,船员们的心情五味杂陈。喜的是,这头巨鲨或许能弥补他们此行的损失;忧的是,如何处理这头庞然大物? 为了防止鲨鱼尸体腐烂,船员们找来冰块覆盖在鱼身上,并抓紧时间返航。 回到港口后,这头巨鲨立刻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前来围观,有懂行的人认出这是一头姥鲨。正当老朱等人为如何处理这头姥鲨发愁时,一位来自福建的客商主动联系,并表示愿意出资19万元收购。 原来,这位客商正计划开一家水族博物馆,他打算把这头姥鲨制成标本作为“镇馆之宝”。双方一拍即合,这笔意外之财让船员们欣喜若狂,原本空手而归的航程,因为这头姥鲨的出现,最终变成了收获颇丰的幸运之旅。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孕育着无数珍贵的生物资源,但海洋也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日益加剧。 只有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才能实现人与海洋的和谐共生,共同守护这片蓝色家园。 信息来源:《南通12渔民捞到世界第二大鱼类姥鲨长7.5米》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