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乌龙事件还是有意为之?中国原本打算在荒漠建造电厂,却意外获得了一个牧场。 你敢信?寸草不生的荒漠戈壁,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大草原,这可不是什么天方夜谭,而是真实发生在青海塔拉滩的绿色奇迹。 曾经,这里风沙肆虐、荒凉贫瘠,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光伏新能源基地,还孕育出了意想不到的“光伏羊”产业,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在寸草不生的荒漠戈壁上建设光伏电站,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风沙的挑战。 为了保护脆弱的光伏板免受风沙侵蚀,工程师们可谓煞费苦心,他们在电站周围种植了大量耐旱植物,构建起一道道防风固沙的“绿色壁垒”。这些植物不仅能有效降低风速,还能起到固沙、改善土壤的作用,为光伏电站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光伏电站的建设,还意外地在荒漠中创造出一片“绿洲”。原来,高大的光伏板为地面遮挡了强烈的阳光直射,降低了地表温度,同时光伏板在夜晚会凝结露水,为地面提供额外水源。 而且光伏板的遮阴效果,为草籽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原本荒芜的土地上,就这样奇迹般地长出绿油油的青草。 为了防止杂草过度生长影响光伏板发电效率,当地人想出了一个“妙招”——用来当羊群的牧草。于是成群结队的羊群被“请”进了光伏电站,它们在光伏板下悠闲地啃食着青草,既解决了杂草问题,又为牧民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塔拉滩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海拔近三千米,原本是一片广袤的戈壁荒漠,放眼望去,除了漫天黄沙,几乎看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 常年肆虐的风沙,将这里雕琢成一片荒凉的景象,也让塔拉滩的生态环境每况愈下。数据显示,这里的荒漠化率一度高达98.5%,几乎成了生命的禁区。恶劣的自然条件,逼迫着原本居住在此的牧民不得不选择离开,另寻家园。 然而就在这片条件恶劣的土地上,却拥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塔拉滩虽然海拔高、空气稀薄、荒漠化严重,但是每天的日照却十分充足。据统计,这里年平均日照时间超过三千个小时,如此充沛的光照,为光伏发电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不仅如此,塔拉滩地广人稀,且地势平坦开阔,完全可以满足建设大型光伏电站的需求。于是在2010年,有关部门在文件上签了字,这片沉睡的荒漠终于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光伏+放牧”的模式,在塔拉滩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一方面,羊群的啃食活动,有效控制了杂草的生长,保障了光伏板的发电效率,降低了电站的维护成本。另一方面,光伏电站为羊群提供了天然的“庇护所”和丰富的牧草,羊群的粪便又能为土壤提供天然肥料,形成良性循环。 如今塔拉滩的“光伏羊”已经成为当地一张“绿色名片”,这些在光伏板下自由生长、吃着天然牧草的羊群,肉质鲜美、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 塔拉滩的“光伏+生态修复”模式,为全球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科技创新,原本荒芜的戈壁滩,变成了清洁能源基地和绿色生态牧场,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 塔拉滩的绿色奇迹,是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它让我们看到了荒漠化治理的希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中国方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像塔拉滩这样的“绿色奇迹”在世界各地涌现,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信息来源:《青海塔拉滩:从荒滩到全球最大光伏发电园区》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