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出了不少好“竹”意周国辉:走出一条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浙江路子

钱江晚报 2024-08-04 15:53:21

潮新闻客户端编辑董洁

[编者按]

从新闻到见解,字里行间读懂社会万象。

有观点有思想,智慧碰撞把握时代脉搏。

让我们一起《读端》,一起“潮”。

本期嘉宾是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

图片由AI共同创作

小到餐桌上的筷勺牙签,大到数公里长的排水管道,以竹子为原料的各色产品早已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生物降解材料的一员,竹材固碳能力突出,生长速度快,在许多领域可替代塑料制品,减少污染,是理想的绿色可持续材料。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近日,在安吉召开的“推进‘以竹代塑’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联动议政活动上,不少政协委员都将目光聚焦在了遍布浙江山野乡间的这一竿竿翠竹上:它在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上能激发多大能量?“以竹代塑”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又面临哪些挑战?

详情点击>>

抢抓代塑新机遇,政协委员出了不少好“竹”意

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

政协委员提出抢抓“以竹代塑”新机遇的建议甚好。我在市县、厅局和政协工作时,也一直关注竹产业的开发问题,在政协时从生态环保和低碳发展角度,还组织过专门的调研和委员提案的督办工作,颇有同感。政协有各方面的人才,善于跨界思考,工作的弹性和张力很大,容易激发创新思想火花。这是政协作为思想库、智库的特色和优势。要努力保持和发扬好。

竹子是地球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且具有很强的生存适应能力,能在严寒和酷热条件下生长,对土壤的要求也不高。竹子中空、分节,具有典型的内外结构,叶片狭长而尖,这种形态有助于竹子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养分。

竹子的生长特性决定了其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用途。竹子是山区、半山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竹子的加工历史悠久,具有生活实用功能和文化观赏价值;竹笋是时令特色食品,且纤维素很高。随着竹木技术的发展,竹子的经济价值逐步提高,用途也越来越广,在建筑、家具、工艺品、餐具、纸张、能源、医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象征着高洁、谦虚、坚韧不拔的品质。它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竹子有独特的生态价值。不仅因为它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地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释放氧气,净化空气,而且因为能快速成林,在短时间内可以吸收并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有助于缓解气候变暖问题。这在碳汇时代,能更加凸显其独特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我国是竹子和竹产业大国。浙江是重要的竹子产区和竹产业大省,竹林资源丰富,有1400多万亩竹林,占森林面积的15.47%。我省在竹子的开发利用方面,有历史传统,一直走在前列,有一批优秀的竹制品加工企业。

但是,几年前,我去湖南考察,在浏阳遇到一位长期从事政府农业管理工作的市政协负责人,却讲了一个颇让人意外的情况。说他们为了促进竹产业发展,到浙江、福建、江西和四川等多省考察学习,原来以为浙江在竹产业上是处于领先的,看了一圈,感觉福建等省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竹产业无论是加工还是制备,都走在前面了。回来后我咨询了林业部门同志,并到安吉、临安、庆元等调研时向基层同志作过一些了解。看来情况基本属实。究其原因,主要是我省竹区农民的致富门路相对多一些,竹制品被塑料等替代、需求减少,而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加工效益不如其它产业,加上我省生态环保管控比较严,一些竹制品加工大户出省发展。竹产区反映突出的是竹林进入困难、砍伐成本高,当地主要是卖新鲜或加工竹笋食品,或套种药材植物,还有一些小规模的传统竹制品加工。我省一些规模大的竹制品加工企业甚至把省外作为原料基地,绍兴一家纺织企业用的竹纤维就从四川进的,成本相对低廉。这应当是经济发展阶段性问题。

然而,作为重要的竹子产区,竹子既是竹区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如果只有低水平、小规模的利用,竹林仅仅作为单一的生态和风景,似乎太过浪费,有些对不住独特的天然造物。而且作为速成植物的竹子,生长周期一般为5-6年,长期不经营会进入开花衰败期,生态和经济价值逐渐丧失。所以在保持竹子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竹子的综合利用,是应当作为竹子产区和重要竹产业基地研究突破的重要问题。除季节性食用竹笋和竹制品加工外,需要像竹纤维和“以竹代塑”等,把竹子作为原材料,加以大规模利用,这应当是竹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赛道,值得重视研究和突破推进。

202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竹藤组织成立25周年之际提出了“以竹代塑”倡议。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的目标。我省已经开展了相关工作,并在落实“以竹代塑”基础上,统筹以竹“代木、代钢、代气、代粮……”等“以竹代塑+”产业发展。应当进一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通过规划、政策、技术、投入、人才等多方面的集成改革,切实解决“以竹代塑+”产业发展面临的采收成本高、技术设备水平低、市场认知和接纳度低、产业链协同能力不足等现实难题。这里简述几点:一要加强相关科研攻关,建立“以竹代塑+”重大专项,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及重大装备,制订产品相关标准,提高竹林采伐、运输、加工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二要科学引导产业集群建设,拓展产业链条,以优势企业带动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三要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和推广“以竹代塑+”产品,加大政府优先采购竹制品的力度,优先在当地公共机构、户外装饰、邮政快递等领域,推广替代“以竹代塑+”产品,引导并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和市场接纳度。四要完善政府资金补贴体系,加大对“以竹代塑+”产业的扶持力度,推进竹林基地林道建设和低产低效竹林改造。五要研究竹林碳汇的开发和利用,推广应用竹制品碳足迹、碳标签,为竹制品和竹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导向性、优惠性的良好环境,尽早走出一条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浙江路子。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