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修建世界首条海底高铁,位于8度地震区,中国能否再创奇迹? 2020年3月,全球首条海底高铁隧道——汕头湾海底隧道正式开工!消息一出,网友们瞬间炸锅了。有人说这是中国基建实力的又一次证明,也有人质疑,这工程难度这么高,真的能行吗? 汕头湾海底高铁隧道的建设,不仅是一项工程奇迹,更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长期以来,汕头湾南北两岸的交通主要依靠轮渡和跨海大桥,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汕头湾海底高铁隧道建成后,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 届时高铁将以350公里的时速在海底穿梭,汕头湾南北两岸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人流、物流、资金流将加速流动,为沿海经济带注入新的活力。 汕头湾海底高铁隧道还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要说这汕头湾海底高铁隧道,那可真是个“狠角色”,全长9781米,设计时速350公里,单是这些数字就足以让人惊叹,可这仅仅是冰山一角,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隧道的施工环境极其恶劣,隧道要穿越8度地震区和17条断层破碎带,其中8条还是活动断层,这风险系数,简直爆表。更要命的是,海域段大部分区域水压极高,最大水压能达到0.97兆帕,相当于97米高的水柱,这要是出点啥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巨大的挑战,中国工程师们没有退缩,反而激发出了更大的斗志。 为了克服海底高压、复杂地质等难题,中国工程师们祭出了“神器”——盾构机,而且还是专门为汕头湾海底隧道量身定制的“巨无霸”,以“永平号”为例,这台泥水盾构机直径超过14米,重达1300吨。 除了“块头大”,永平号还拥有“最强大脑”,它配备了智能化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施工环境,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掘进参数,确保施工安全高效。 针对断层破碎带问题,工程师们创造性地采用了“活塞原理”进行处理。简单来说,就是在掘进过程中遇到断层时,先用盾构机将断层堵住,然后抽水加固,形成一个密闭空间,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撤离,然后再进行下一步施工。 这一系列“黑科技”和创新工艺的应用,让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现实。 汕头湾海底高铁隧道的建设,不仅是中国基建实力的体现,更是中国标准走向世界的标志。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垄断着高端工程技术和标准,中国基建企业只能扮演“追赶者”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基建企业逐渐掌握了核心技术,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可以预见,在未来中国基建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的理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信息来源:《又一条“海底隧道”!稳步推进中……》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