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品电影《逆行人生》将于8月9日全国上映,并于近日开启了点映。该片由徐峥执导,徐峥、辛芷蕾领衔主演,讲述被裁失业的中年人高志垒在机缘巧合下成为外卖员,切换赛道重新出发的故事。
电影关注外卖员群体,展现努力生活的普通人的人生百态,但也有观众对知名演员扮演外卖员表示不解:为何要看“有钱人花时间演穷人”?8月7日,不少沪上影评人提前尝鲜这部上海出品电影,在积极肯定影片现实色彩的同时,对该片题材开拓意义给予认可。正如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所说,“演员要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各种各样的题材。对于艺术创作,不能抱着高高在上的态度,保持对底层生活的关注、了解和人文关怀,是艺术工作者的本分。”
电影《逆行人生》中,被大厂“裁员广进”的中年人高志垒(徐峥饰)为生活另谋出路,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一名外卖员,重新出发后,在和外卖骑手们的相扶相助间,不断收获“跑起来”的力量。导演徐峥曾分享影片的创作初衷:“外卖员行业是大家最熟悉,同时又是最陌生的。”《逆行人生》还原了许多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和真实细节,徐峥特别将拍摄地选址到真实的外卖站隔壁,让全剧组24小时沉浸式地观察和深入了解外卖员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剧组在拍摄前期走访了上海16个区的外卖站,深入采访了许多真实的人物并将其融入影片创作中。影片在上海全城取景,透过画面镜头,也能看到一个不带滤镜的真实上海市井。
《逆行人生》在今年1月开机拍摄,在开拓新题材的同时,也有对新就业形态的新思考。“据调查统计,中国有5.3亿外卖平台用户,单一平台的骑手就有800多万人。”《逆行人生》制片人岳洋介绍,影片选择关注外卖小哥群体,在于他们背后有几千万、上亿的中国家庭。创作团队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外卖小哥选择这个职业,一方面是觉得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小目标,比如回家去开个小店,或者帮家人完成一个心愿;另一方面是觉得从业的自由,这种自由也是市场双向选择下的结果。
“外卖员是我们身边最常接触的人物,但很少有人能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在刘海波看来,这是第一部正面深入表现外卖员生活的电影,影片通过外卖员的视角,展现“超时”“差评”给他们带来的身心遭遇,让观众反思自己平时点外卖时是否出现过不应有的抱怨,呼吁社会上能多一些尊重、关爱和理解。
随着高志垒骑着电动车出发,电影中笑对生活的外卖员众生相随之展开。当高志垒茫然站在人生逆行路上时,杨大山(邬家楷饰)是第一个向他伸出援手的人,不仅引领着他找到了一份能继续扛起家庭的机会,还用自己一路“跑”来的经验让高志垒少走了许多弯路。缝缝补补的老抠(王骁饰)不仅用胶带纸一次次修补着那辆承载生活希望的电动车,也用他那份深沉而质朴的爱一次又一次安稳地撑起了背后的小家。身居榜首的“单王”大黑(冯兵饰)每天至少接70单工作、超16小时奔跑,正是源自他对城市路线的默默熟悉,和向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断靠近的努力。
在影片结尾,高志垒靠着专业能力开发了优化送单路线的软件,给自己也给其他外卖员带来工作上的便利。彩蛋透露出他的软件受到关注,也许未来会有着更大的人生逆袭。“电影的主人公在逆境时没有选择放弃,希望能让更多普通人感受到,只要你不离场,机会永远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希望大家能在电影中看到职业平等,不管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都应该是属于你的正确选择。”岳洋说。
影片主创表示,《逆行人生》将献给“每一个为了生活,努力狂奔的我们”。电影中所传递的积极努力生活的人生态度让沪上影评人感动。“所谓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了解生活的苦难以后,还能够热爱生活。我们的电影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都要多表现一些底层老百姓的酸甜苦辣。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努力生活、奋斗向上的状态,是当下社会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李建强说。
“关注底层生活的题材,是目前中国电影特别缺的。”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教授黄望莉认为,近年来徐峥、文牧野等中国新一代导演积极关注当下社会现实,创作的《我不是药神》《逆行人生》等作品没有过多强调类型片创作和炫技成分,但回归电影关注民生的本质,接续了左翼电影关注底层的传统和现实主义的美学体系。在哥伦比亚大学电影媒介专业读研的“00后”影评人蒋想想认为,影片后半段不走寻常路的画面处理方式,以及所传递的职业平等态度都是年轻观众所感兴趣的,“也许《逆行人生》里的生活对我们来说还比较远,但可以带我们去看到另外一种现实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