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体验二十四节气乡村饮食制作,促进二十四节气的普及,用外语宣传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并服务关心乡村老人,外国语学院“四季食韵.节气传承”赴潍坊市实践调研团宣传活动在多个场合温情上演,从幼儿园到老年活动中心,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共同沉浸在这场关于时间、自然与美食的诗意邂逅中。
节气启蒙行,童心绘四季
为深入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有效激发幼儿对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的兴趣与认知,实践团于8月5日将近立秋时节踏入潍坊市军埠口镇中心小学幼儿园,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节气饮食文化普及活动。“小朋友你们知道立春时该吃什么食物吗?”实践团成员杨佳文祺精心备课,手持节气图谱,循循善诱,从节气与食物的关系讲起,用温柔的话语,为孩子们讲述着每一个节气的故事和与之相关的饮食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代代传承下去。从立春的"咬春"萝卜,到夏至的清凉面条,再到秋分的硕果满枝,每一个节气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食风情。并且教授小朋友们特有节气的英文单词,小朋友们端坐整齐,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一颗颗热爱传统文化和英语知识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外国语学院杨佳文祺讲授二十四节气有关知识
军埠口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在认真听讲
节气问卷行,共绘岁月图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公众对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的认知与态度,一场从小孩到老人,覆盖多个年龄阶段的问卷调查悄然展开。问卷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节气常识的考察,对饮食文化的深入探究,也有对节气传承发展的创新意见。例如,原妇女主任朱广香奶奶告诉我们“冬至饺子夏至面”的有趣典故,吃面是对丰收的庆祝,吃饺子象征着团圆和温暖,村里的青年代表王朝阳还反映可以多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编曲排舞等形式宣传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通过这份问卷,志愿者们听到了不同年龄段的声音:孩子们对节气的好奇与向往,青年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老年人对节气饮食文化的深厚情感与独特见解。这些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外国语学院王静怡采访原妇女主任朱广香关于节气的认识
饺香暖夕阳,共聚话温情
为传承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增进老年人群体的生活乐趣与幸福感,志愿者团队于8月前往市老年活动中心,精心筹备了一场温馨的包饺子活动。志愿者们与老人们围坐一起,手中忙碌着,听着老人们讲述着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记忆与故事,特别是立秋时的“贴秋膘”习俗,老年文艺团成员王立清奶奶说;”在过去物质条件没有那么丰富的时候,夏天天气炎热,很多人会出现‘苦夏’的表现,食欲减弱,体重减少,所以到了立秋天气渐凉的时候开始吃肉增加营养,为身体储备能量,就有了‘贴秋膘’的典故。”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温度。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后,大家围坐品尝,那份满足感与幸福感溢于言表,饺子,作为中国的传统美食,不仅代表着团圆和丰收,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二十四节气实践团牟玥澄、黄振奇、李月等齐心协力为高龄老人包饺子
二十四节气实践团李月、王静怡等人和老人一同品尝饺子
岁月话节气,智慧传古今
在活动的尾声,实践团有幸采访了几位对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有着深厚理解的老人。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岁月的沉淀与智慧的光芒。原支部书记王作友爷爷激情饱满地背诵二十四节气歌,高昂的语调感染了每一个人,老年文艺团成员刘春贞奶奶感慨地说:“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时间的标记,更是我们祖先农业生产顺应自然的智慧结晶。每一道节气美食背后,都蕴含着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她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潍坊市大崖头村原支部书记王作友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实践团成员与老人们的集体合照
乡村风韵融古韵,节气饮食传温情。实践团以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为纽带,不仅让村民们重温了优秀传统习俗的温馨与美好,更激发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与传承创新意识。展望未来,团队将继续携手乡村,深化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多样化、接地气的活动形式,将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的活力与魅力,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孙雪婷通讯员杨佳文祺张锳滋黄振奇牟玥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