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开讲第209期|千年食史,螃蟹来也

钱江晚报 2024-08-10 11:01:09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郭闻

1

结束了3个月的伏季休渔,8月1日,东海迎来了开渔季里的“小开渔”,部分渔业资源开始捕捞,包括银鲳、‌黄鱼、‌龙头鱼、‌鳓鱼、‌虾、‌蟹、‌虾蛄等等。其中最吸引大家的自然就是梭子蟹,人们急切地等待着渔船归来,品尝今年东海的这“第一口鲜”。

关键的是,据说,今年因为天气热,所以螃蟹个头比往年大,更为肥美。

为什么天气热梭子蟹就长得好呢?

这里特别点明是梭子蟹,是因为阳澄湖大闸蟹如果碰到高温天气,是容易大批死亡或者长不肥的。但梭子蟹不一样啊,它生活在广袤的大海中,可以下潜躲避海面上炙热的阳光。关键是,我们热爱的三疣梭子蟹性喜昼伏夜出,白天在海底休息,晚上出来捕食,海水经过一天的炙烤,夜间温度下降正适合梭子蟹的口味。因为它在水温20℃-27℃时最有胃口。今年江南的雨季又长,长江口的淡水涌入也多,海洋里的饵料生物生长也很快。充足的条件,让今年的梭子蟹生长速度加快,自然就比往年肥了。

这对广大吃货们是个好消息,中国人对梭子蟹有多爱好呢?

图源:视觉中国

2

这是一种南北方人都喜欢的螃蟹,相较阳澄湖大闸蟹的小而美,它是大而肥,能让人吃出大块肉的质感。

在北方还很温暖的古代,海蟹已经成为餐桌食物。《周礼》上说:凡其死生鲜薨之物以共王之膳,与其荐羞之物及后、世子之膳羞。这里的“羞”,据东汉的郑玄解释说:羞就是蟹胥。也就是螃蟹酱。而与郑玄同时期的东汉人郭宪写的一本《汉武洞冥记》里提到:“善苑国尝贡一蟹,长九尺,有百足四螯,因名百足蟹……胜凤喙之胶也。”由此可见,中国人吃螃蟹的传统是很久远的。更久远的实物记载,则是在新石器时期,至少在约6000年前的文化地层中,就发现了螃蟹壳与动物骨头其存。我们浙江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都发现了螃蟹壳的堆积。

历史上的名人传记、小说,都记载了各种各样关于吃螃蟹的趣闻,有名的比如欧阳修,有趣的比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蟹宴。许多人还因爱吃螃蟹,吃出了名堂,鲁迅就是这样的深度螃蟹爱好者。

他的日记中记载自己食用或购买最多的食物就是螃蟹,从日期看,吃蟹的季节也非常规律,每到10月至11月就进入吃蟹时节。每一年的这段时期,他的日记中便会有好几次记录,吃蟹时往往配酒。所以鲁迅也常常会写到螃蟹,比如他曾经抄校过宋代的《蟹谱》,写过动物寓言《螃蟹》,还让法海变成了螃蟹的胃。而最著名的莫过于他说的那句话:“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鲁迅的意思是赞美那些敢为人先的勇士,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要有这样的精神。

国人对梭子蟹的爱可见一斑。

也许冥冥中,这也算是对那时的螃蟹未来的一种暗示吧,在中国这么巨量的爱蟹人士口下,梭子蟹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

3

梭子蟹是中国海产品中产量最大、市场最广的经济作物,也因此,在纯野生的年代,它的捕捞量巨大,差点被吃光光。这就是我们开头所说的休渔季、开渔季的由来。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梭子蟹还是一网子下去能捞出成吨上千斤的海产。据记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沿海的梭子蟹资源丰富,还一度成为出口创汇产品。可是随着过度捕捞,梭子蟹产量迅速下降。为增加捕捞量,有渔民“发明”了一种装上铁耙子的拖网,如同耙地一样,成千上万只渔船,在梭子蟹越冬海区,地毯式来回梳篦,把潜伏在泥沙中冬眠的梭子蟹都扒出来了,如此竭泽而渔严重破坏了梭子蟹栖息地的“根基”。

为保护梭子蟹,浙江省提出捕梭子蟹要严格执行“春保、夏养、冬捕”的生产方针。1979年浙江省水产局率先提出伏季休渔,实行8—10月拖网三个月伏休。

1995年,中国正式宣布在东、黄海海域实施伏季休渔制度,每年的7月1日—8月31日禁止拖网和帆式张网作业。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调整,如今我国东海、渤海、黄海、东海及北纬12度以北的南海(含北部湾)四大海域均以实行伏季休渔,这项制度成为我国最重要也最具影响力的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制度。一些地方政府还配套出台了更具有实操性的细则,比如如舟山市政府的《关于保护梭子蟹抱卵亲蟹和幼蟹的通知》,禁止各种作业船在每年5月1日—8月31日捕捞、收购、贩运和出售抱卵亲蟹和125克以下的幼蟹。

图源:视觉中国

但是,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梭子蟹的需求不断增大,自然繁殖远远跟不上餐桌消耗速度,何况,梭子蟹的捕捞和成熟都具有季节性,所以单靠天然捕捞是没有前途的,只有发展养殖业才是让我们的餐桌丰富的解决之道

千年前,宋代就出现了专门记录螃蟹品类、习性、生长过程的书《蟹谱》、《蟹经》、《蟹略》,既可以说这是最早的螃蟹美食书,专门介绍蟹怎么好吃,也可以说这是最早的螃蟹养殖书,对螃蟹的生理习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养殖打下了基础。我们甚至可以猜想,也许当时就有小部分渔民开始了螃蟹养殖。因为据记载,当时螃蟹在南捞北送的过程中死亡量很大,做这行生意的基本都是亏本,为了满足达官贵人的需求,梭子蟹是一定要送的,但损耗也是要尽量降低的,这就有可能促使养殖业的发展。

而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梭子蟹的养殖自然不成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了三疣梭子蟹人工养殖,至2017年底,已在整个东海沿岸、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沿岸得到普及。根据养殖设施的不同,分为池塘养殖、滩涂围栏养殖、水泥池养殖和海区笼养等方式。所以我们不用奇怪为什么在休渔期甚至严冬时还能在菜场看到鲜活的梭子蟹。

走上餐桌几千年的梭子蟹,是我们渔业资源中产量最大、相当普及的海产品,它的“身世”其实是许多自然食物的映照,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史共生。

0 阅读:40

钱江晚报

简介:钱江晚报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