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谈到项羽失败的原因的时候说过一句话: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这确实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刘邦看得非常准。范增不仅有战术眼光,更有战略眼光,其战略眼光最早表现在他给项梁的所献计策上:项梁起兵后,范增提出要拥立一个王在上,不要让自己太显眼,于是就从民间找到了楚怀王的一个名叫心的孙子,立为楚王,仍然称楚怀王。“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范增的原创。项梁虽然是楚国贵族根正苗红,但此时便自封楚王也就和其他路诸侯没什么区别,无非是想占山据天下为己有,闹不好还会被其他路诸侯联合起来先消灭,后来三国时期的袁术就是个例子,他当时确实也有些实力。而立了个楚怀王的孙子就完全不一样了。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真正的楚王既然得以传位,大家就能因为“推翻暴秦”这个共同的目标而聚在一起,想搞内讧的师出无名便不会有人支持。如果后来项羽能按照这个思路做下去,刘邦手下后来叛乱的那几位最初也不一定会跟着刘邦走了,依着那几位的实力若站到项羽这边,刘邦只怕连争天下的念头都不会有。但是很可惜,这个楚怀王自己都不老实。
项梁在几次击败秦军后对秦军起了轻视之心,其账下宋义规劝道:“骄兵必败,现下打了胜仗士兵们都有了些傲气,实际是在说项梁傲了起来,而且秦军增兵越来越多,这么下去不好办啊。”项梁没放在心上,却把宋义派去出使齐国支开。在路上,宋义遇见齐国使者高陵君显,便问他说:“是不是要去见武信君?”高陵君显说:“是的。”宋义说:“我料定武信君必败,您走慢点,免得把自己填进去。”最终项梁确实兵败被杀。为了感念宋义救自己一命,高陵君显就向楚怀王推荐了宋义说:“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于是楚怀王就把宋义找过来聊聊,结果“大悦之”,拜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
凭几句谈话就成了楚军的上将军,这支队伍可是项梁拉起来的,项羽和范增等一干众将定然不会服气,而宋义此时更应该同仇敌忾,摸清楚军心所向乃是迅速救赵,如此才能收拢人心。而在项羽催促进军时宋义却抖起了机灵:“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这就是心胸格局了,宋义根本没把危在旦夕的赵国放在心上,那么即使最终他打赢了赵国的遭遇各路诸侯都看在眼里,楚国也会因此而人心尽失;不但楚国在天下人面前人心尽失,宋义自己也是,最后恶心项羽的那句话完全多余,他大概还没见识过项羽的残暴。而宋义自己非但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越折腾越大,因下令军中曰:
“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如此以来,他自己在军中的威信随之彻底丧失。此情此景令项羽暴怒,一番激昂陈词就把宋义给砍了,而此时的项羽军事头脑竟出奇地冷静:“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那么大愚若智的宋义又为何能看透项梁必败呢?道理还是那个道理,道理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道理到了宋义自己身上的时候他夹杂了太多的“私货”进去。若换做项梁似他那般做,作为旁观者他也一定看得出项梁在找死,就像他能看出项梁起骄纵情绪一样。私心是会蒙蔽心智的,一个私心太重的人其行为只能是步步自绝于人。项羽和宋义脑子清楚的时候就是他们没有私心的时候。项羽的败亡轨迹和宋义是一样的。可以看到的是,项羽也有头脑极其冷静的时候,那也正是各路诸侯为了反秦大局勠力同心的时候,而此时的项羽为了这个目标意气风发,果断斩杀宋义而广聚人心,又在后来的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同仇敌忾大破章邯主力,杀苏角,虏王离,两次大败章邯,逼得章邯没办法而请降。自此以后,项羽彻底名震天下,诸侯拜服。
这个时间节点仿佛项羽的“抛物线顶点”一般,从此以后其气运之势就开始不断走低。项羽对刘邦最早的愤怒是听闻刘邦已经破咸阳,而后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又差人告诉项羽:“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于是勃然大怒,后来子婴死在项羽手里定然跟与此事也有关系。这个时候范增进谏项羽: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急击勿失。”这话被项伯知道了,因为早年张良救过他的命,他怕张良跟着刘邦一起搭进命去,于是星夜赶往张良处让他快跑。张良觉得这样对刘邦不义,就把事情告诉刘邦。刘邦惊问:
“为之奈何?”张良的主意是:军事上硬拼刘邦目前是不行的,还是要先稳住项羽,让项伯告诉项羽刘邦不会背叛。项伯经由刘邦一番款待就答应了,并嘱咐刘邦:“明天一定早早亲自来向项羽谢罪。”接下来就是著名的“鸿门宴”,气得范增大骂项羽:
“竖子不足与谋。”两相比较就会很清晰:项羽对刘邦发怒是因为有人告诉他刘邦要抢他的地盘,而项羽放走刘邦是因为有人告诉他刘邦并不会背叛他。此时的项羽为何听谁的道理都觉得对,而彼时的项羽为何对宋义的道理一眼看穿呢?因为心态变了人就会自我蒙蔽。对项羽来说,就是陶醉在自以为天下无敌,人人都顺理成章地因为怕他而不敢骗他的虚幻里。项羽的人生目标其实就是推翻秦朝而已,然而当他做到以后,后面的事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在推翻秦朝后,项羽就开始“晕”起来。很快,项羽的“自我”就彻底把他吞噬,为了自封为王,先是分封诸将为王,而后他自然而然就在诸王之上,又杀楚怀王,自立为“西楚霸王”。放走刘邦,失去斩草除根的机会;杀楚怀王,给诸侯反叛的口实;富贵归故里,终成“楚人沐猴而冠”之笑柄。
项羽和宋义都是被自己给自己的设限给卡住了。项羽的极限在推翻秦朝上,而宋义的极限仅仅在个人的功成名就和荣华富贵上。没有顶点便没有堕落,《易*乾卦》爻辞有云:“用九,见群龙无首,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