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文脉·风物]“华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杨匏安:一心为革命公忠不可忘

羊城派 2024-08-12 22:35:52

“马氏之言验矣!今日欧美诸国已悟布尔塞维克之不能以武力扫除矣!”1919年11月11日至12月4日,一篇名为《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通过《广东中华新报》连载,在南粤大地上传播。这篇华南地区最早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出自珠海北山人杨匏安之手,与李大钊的名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下篇几乎同时问世,世人将他们并称为“南杨北李”。

杨匏安是首届中央监委副主席、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理论家和杰出的革命活动家、华南地区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死可以,变节不行!”在他就义后的许多年后,周恩来讲述他的事迹,称赞他“为官清廉,一丝不苟,称得上是模范”。

珠海市党史学者、《杨匏安:从博学书生到人民英烈》作者门晓琴认为:“杨匏安是珠海这块热土孕育出来的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和光荣的革命烈士,用一生写就一封爱党爱国的无字书信。”

星火正燎原,写下马克思主义华南第一笔

杨匏安,字麟焘,1896年11月6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南屏乡(今属珠海市)北山村的一个破落茶商家庭。“他的父亲在他童年时病逝,家里生计全靠母亲做针线活支撑,虽然生活艰苦,母亲坚持教导杨匏安诗词古文,还把他送到恭都学堂、两广高等学堂预科学习。”杨匏安之孙杨峻回忆道。

以优异成绩从广雅中学毕业后,杨匏安便回到家乡恭都小学任教。在此期间,他因为举报校长贪污反遭陷害,蒙受冤狱之灾。母亲四处奔走,让杨匏安得以出狱并东渡日本,边打工边求学。在日本,杨匏安一有时间便跑遍各个图书馆,研读政治、经济、哲学、文艺、美学等书籍及西方各种流派的新学说,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日文译著。

奉母命离日回乡结婚后不久,杨匏安便离家到澳门担任塾师。1918年又举家迁往广州,在广州时敏中学任教,并兼任《广东中华新报》记者。

《广东中华新报》是广州当时一家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报纸,报道过一系列有关十月革命的消息。在广州期间,杨匏安发表了数十篇文言体的散文、小说、翻译和旧体诗。他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发表了一篇文言小说《王呆子》,以青年农民为主人公反抗恶霸反封建。“这种以农民反封建为题材的小说,是当时文坛少见的作品。”门晓琴说道。

“五四运动”对杨匏安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他转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之路。他不再写过去《世说新语》式的笔记小品和旧体诗,而开始在报刊上热情地向读者介绍社会科学。在1919年下半年,杨匏安为《广东中华新报》撰写了50余篇近10万字的文章,介绍西方心理学、美学、哲学和社会主义各种流派,为华南地区的新文化运动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据统计,从1919年7月12日起,杨匏安以《世界学说》为总标题发表了41篇共2万多字的文章,分别介绍了西方各种哲学、社会科学观点,其中属于社会主义学说方面的文章有9篇。

篇幅最长也最重要的一篇是《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在当年11月11日开始连载,首篇文章只有三百多字,却激荡起不息的涟漪。至当年12月4日,《广东中华新报》分19次连载了《马克思主义》这篇文章,与李大钊11月在《新青年》杂志第六卷第六号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下半篇)差不多同时发表,这篇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重要文章,掀开了华南地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序幕。

“在文章里,杨匏安热情地赞颂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的伟大贡献,高度评价了它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并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了高度的评价,还介绍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和剩余价值论,指出资本家掠夺工人的剩余价值是近代社会阶级冲突的根源。”门晓琴介绍。

著名学者彭明的《五四运动史》一书介绍了杨匏安在广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事迹,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说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姊妹篇”。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也充分肯定杨匏安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起过重要的作用”。2002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修订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一书时,将杨匏安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事迹写入了新版第一卷里。

门晓琴介绍:“杨匏安还结合中国国情,研究西方的农村地租问题,翻译了拉比杜斯的《地租论》一书,并节译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一文的部分章节,印成小册子出版,对当时各革命根据地正在进行的土地革命,起到了参考作用。”

这一时期的杨匏安“以笔为刀”,对社会变革时代的黑暗表示愤慨,担忧国家前途和未来走向,探索救国救民的良方。杨家祠是杨匏安在广州期间的住所,曾经是广东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早期的重要活动场所,馆内杨匏安的胸像巍然而立,目光望向远方,仿佛望向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光辉未来。在这里,杨匏安从一名爱国主义者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清霜坚傲骨,促成首届纪检监察铁军

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是杨匏安革命生涯的起点,他不仅始终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且矢志不渝地践行,并以此为终身的信仰。

1921年春夏,杨匏安加入了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继谭平山等人之后广东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当时,杨匏安转入南武中学任教,后来又在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兼任教员。

针对建党初期广东思想界混乱的情况,杨匏安积极从事著述,向青年介绍与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为青年团广东支部机关刊物《青年周刊》创刊号撰写的《宣言》中,他公开宣告,“我们最服膺马克思主义!因为他的经济学说,能把资本制度应当崩坏的纯经济的、纯机械的历程阐明。他的革命的无产阶级学说,就是指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的实际道路。”

门晓琴认为,这篇《宣言》已注意到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初步提出了合乎我国国情的革命策略思想。他提出了除致力劳工运动外,尤应注重开展农村工作,“中国是一个农业国,生产的大部分,都出自农民汗血”。

“杨匏安是党内最早提及农民问题的少数人物之一。”门晓琴说,“杨匏安的《马克思主义浅说》还为后来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等都提供了理论基础。”

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杨匏安为中央组织部秘书、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执行委员、常委兼组织部部长。在1926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杨匏安被大会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还被选为国民党中央九名常委之一。

1925年,党的第一个地方纪律监察机构——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在广州诞生。林伟民、杨殷先后担任监委会书记,杨匏安、梁桂华为监委委员。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为维护党组织清正廉洁,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为党中央成立专门的纪律监察机构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杨匏安参与省港大罢工的过程中,罢工委员会有时在杨家祠给罢工工人发放各界捐款。杨匏安的儿子杨文伟在回忆中曾说,有一天下午,杨家祠前有两个孩子在玩耍,手里还拿着一枚只值一两毛钱的硬币。杨匏安看到是自己的孩子,旁边还散落了一个麻袋,瞬间变了脸色。这个麻袋是存放罢工捐款的麻袋,孩子手里的钱是麻袋里遗落的。杨匏安严肃地对孩子们说:“这是公家的钱,一分一文都不能要!你们快把钱送到省港罢工委员会去!”

1927年4月底至5月上旬,党的五大在武汉召开。会议期间,杨匏安向大会报告了广东区委成立监察委员会的情况。在王荷波、杨匏安等人的提议下,党的五大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第一次把纪检机关写进党章,杨匏安也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作为党的纪律检查的最高机关,在极端困难和白色恐怖笼罩的情况下,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十名委员没有一个叛变投降,没有一人出卖党的秘密。这十人中有六人牺牲在1927年、1928年间,总计八人先后牺牲在刑场或战场上,一人在战争年代下落不明,最终只有一人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

浩然存正气,红色基因在珠海传承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杨匏安成为被国民党“秘字第一号令”通缉的“共产党首要”之一。在此形势下,杨匏安与毛泽东、谭平山等“跨党”共产党员,联合宋庆龄、何香凝等国民党左派人士,发出声讨蒋介石的通电,号召“去此总理之叛徒,本党之败类,民众之蟊贼”。

杨匏安在追求正义的一生中曾四次被捕入狱,第三次被捕因未暴露真实身份而得以获释回家。当时有人提及:“我们做这些事,又穷又危险,小孩子没有书读,上街也提心吊胆。”杨匏安坚定地说:“再苦再危险,我们也要革命到底。”杨匏安的母亲也深明大义,表示全家支持他继续革命。

因叛徒告密,杨匏安身份暴露。1931年7月25日凌晨,一批国民党侦探和公共租界的巡捕,破门进入杨家小阁楼上,把正患着肺病躺在床上的杨匏安拉走,而在他的家里只搜到几本共产主义著作和一副眼镜。

“父亲被捕的那天半夜,我们被一阵粗暴的打门声惊醒,闯进来的是一群持枪的特务。父亲知道自己暴露了,说‘我就是杨匏安。’母亲给他找了几件御寒的衣服,我们忍着极度的悲愤,看着他被特务押走。这一走竟成为永诀!”杨匏安次子杨明回忆道。

蒋介石知道杨匏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派人轮番去劝降杨匏安,还为他所在的囚室专门装设电话,以示优容。当时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对杨匏安说:“你只要写一份自首书在报上发表声明脱离共产党,就可以获得自由,并保证有高官可做。”“你再坚持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杨匏安斩钉截铁地说:“我从参加革命开始,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死可以,变节不可。”最后,蒋介石亲自打电话到狱中劝杨匏安投诚,但杨匏安愤然摔掉电话筒,还撕毁两封蒋介石亲笔劝降信。而就义前夕写给狱中难友的一首“就义诗”,正是杨匏安气节的最好写照:

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

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

知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

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

1931年8月的一天晚上,杨匏安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内的荒地上,时年35岁。就义前,杨匏安曾托人将一张便条转交给家里,“近日有南京方面来劝我,我不为所动”“玄儿不可顽皮”“缝纫机虽穷不可卖去”。他还告诫家人,千万不能接受国民党送的钱物,如不能生活下去就立即南返。

不可卖去的是杨匏安用生命和鲜血留下的精神遗产,是对党忠诚,革命到底的坚定决心,更是廉洁奉公,公忠不忘的使命担当。为了理想,杨匏安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用年轻的生命铸成了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

在杨匏安的家乡珠海,他的精神也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续写新时代的篇章。北山杨氏大宗祠进行整体修复后,建起了杨匏安陈列馆新馆,全面宣传介绍杨匏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功绩,为北山的古建活化利用谱写了红色新篇章。另据了解,讲述杨匏安在大革命风雨飘摇之时临危受命,在鲜血与危难之中筑起中国共产党思想长城故事的电影《信仰无敌》近期将在珠海上映。

“这舍生取义的共产党员,是我们英雄同乡先贤,那响彻云霄牺牲宣言,仍激励后代无畏向前。”在珠海市香洲区杨匏安纪念学校,每一位师生都能熟唱校歌《慷慨登车去》。依托革命烈士杨匏安的红色资源,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校园的每个方寸之间,都融入了红色情怀。走进校门,映入眼帘的是烈士的精神铭文“坚韧不拔”;校园里,杨匏安雕像庄重肃穆,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杨匏安烈士纪念馆”则通过多媒体、实物、文字、图片,多角度、全方位还原烈士生平,杨匏安烈士的精神深植人心。

文|李旭郭梓欣任倩茹顾龚清容

0 阅读:2

羊城派

简介:广东羊城晚报新闻客户端羊城派内容以及资讯的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