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26日至8月11日,巴黎奥运会在法国巴黎盛大举行,这是奥运会时隔100年后重返巴黎。中国体育代表团创造海外参赛的历史最佳战绩,实现征战巴黎的总体参赛目标——夺取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奥运频道与上海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推出“走近巴黎奥运会”专栏,感受巴黎“更开放的奥运”理念,同时见证新时代中国体育健儿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超的竞技水平。
巴黎奥运会已然落下帷幕,作为乒乓球项目20名字裁判中唯一的中国裁判,来自上海体育学的朱玲刚回到国内。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是中国元素满满的比赛。
一方面,对阵双方陈梦和孙颖莎都来自中国,另一方面,本场裁判是来自中国的朱玲。一般来说,裁判和运动员有“回避”政策。不过,决赛对阵双方都是中国选手,且朱玲是国内乒坛目前唯一同时具备国际级裁判长和国际金牌裁判两项资格的裁判,这样的安排似乎也顺理成章。
十年磨一剑
除了奥运裁判的身份,朱玲的本职是上海体育大学中国乒乓球学院的副教授,她接下来要充分准备9月份给学生授课的课程。
10年前的南京青奥会,是朱玲执裁国际级赛事的开端。赛前,朱玲考取了国际白牌裁判。2017年,朱玲再升一级,成为国际蓝牌裁判。蓝牌是当时国际级裁判员的最高级别。2019年,国际乒联推出国际金牌裁判,蓝牌不再是最高级别。2023年5月,朱玲考取了国际金牌裁判,成为全球20名金牌裁判员的一员。
10年时间,朱玲从国际级乒乓球裁判员序列中最普通的白牌裁判,成长为全球最顶级裁判。为此,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在朱玲看来,考取国际级乒乓球裁判员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国际级裁判员等级考试的题目都是英文,这可难住了大多数运动员出身的中国裁判员。许多中国乒乓球裁判业务水平高超,但受限于英语水平,裁判员等级迟迟无法上升。相比之下,来自欧洲的裁判员在语言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截止巴黎奥运会赛前,欧洲金牌裁判员数量最多,共有12名。
朱玲是乒乓球运动员出身。为了学好英语,她总结出自己的“诀窍”:“学英语一要坚持,二要胆大。在我还是白牌裁判员的时候,我每天学,大胆问,问英语老师、问裁判长,甚至问同事,我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只要把知识学会就够了。”这种日复一日的努力,甚至感动了她的英语老师。老师感慨道:“你的未来一定前途无量。”10年后朱玲成为中国用时最短获得国际金牌裁判等级证书的乒乓球裁判。
走出去,引进来
2012年,上海体育大学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施之皓曾对朱玲说:“如果要让学生掌握最先进的知识的话,要走出去,学习更多先进的知识。”中国是世界乒乓球第一大国,但当时在乒乓球裁判领域还是追随者。
朱玲发现国内不少乒乓球裁判课程、教材更新较慢。为了补充最新内容,贴近国际,她常常翻译国际乒联的英文网站,更新教案,把最新的资讯传授给学生。
“走出去,一步一步成为国际顶级裁判,把最新的乒乓球规则和知识传递给我的学生们,这是我的初心。”
2024巴黎奥运会,朱玲在执裁前的准备中得知乒乓球比赛规则的一个新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发球前抛出的球不能有明显的旋转。2021东京奥运会马龙对阵奥恰洛夫的比赛中,马龙曾因为这个规则被判发球违例。巴黎奥运会这一规则得到修正:只要选手没有明显抓球的动作,抛出的球即使有旋转也不会被判违例。朱玲坚定地说:“从巴黎回来我将把这些规则的变化一一传授给我的学生,这就是我走出去的初心。”
朱玲认为时刻了解规则的变化十分重要。她说:“乒乓球是小球运动,细节极为重要,规则的细微不同,可能会影响选手的技术框架,甚至左右比赛的结果。如果中国基层裁判都能时刻掌握国际上最新的规则,那么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从小就能在先进的规则约束下成长,长大后参加国际比赛时,技术和打法也就不会受规则影响。”
有情怀,有热爱
巴黎奥运会结束,朱玲将回到上海体育大学继续她的教学工作。自2006年在上海体育大学任教以来,朱玲一直在推动本科生和研究生乒乓球裁判工作的培养工作。朱玲认为,了解一项运动,最重要的点就是先了解这项运动的规则。规则的教学既可以普及乒乓球这项运动,又可以培养乒乓球裁判。
目前国内乒乓球裁判的后备人才数量和质量并不可观。乒乓球比赛的裁判员一天执裁多场比赛,最多的1天有10余场比赛,报酬并不高。朱玲说:“现在上海市内的乒乓球比赛,执裁1天,受制于财务制度等原因,大概是400元的报酬,我的学生在外面教球,1小时就能赚到300元。”朱玲认为当裁判是“钱少事多”,需要裁判有乒乓球的情怀和热爱。
实际上,即使是朱玲这样国际顶级乒乓球裁判员,在升级的路上,除了花费时间,也要自己贴补一些费用。朱玲透露,2022年10月她去新加坡参加国际裁判长考试,算上来回交通费,花费不菲。为此,朱玲说:“我希望有相应的鼓励政策或者补贴,支持年轻人参与乒乓球裁判工作,乒乓球裁判也是整个乒乓球运动的一部分。”
(作者袁启晨系上海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研究生,上海体育大学副教授陈国强对本文亦有贡献)